建筑垃圾資源化需靠經濟和法律手段來推動
11月1日,在“2015中國循環經濟發展論壇”垃圾資源化分論壇上,把“建筑廢棄物資源化”作為一個重要單元。會上,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建筑垃圾管理與資源化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北京建筑大學陳家瓏教授從循環經濟角度分析了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情況,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郭海斌作了題為《建筑廢棄物資源化“零排放”技術》的精彩演講,河南盛天環保再生資源有限公司、首鋼環境產業有限公司等公司負責人分別介紹了各企業在建筑垃圾資源化進程中的相關工作。
會議間隙,記者采訪了幾家積極與陳家瓏、郭海斌等演講嘉賓交流的企業代表,了解他們對于建筑垃圾資源化進程的看法,以及他們對于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的關注點。
“我們認為建筑垃圾資源化的前景是可觀的,本次會議上,郭海斌秘書長的講解,讓我們消除了對于技術的憂慮,當前,我們最關切的是投資回報率,以及政府支持相關政策的問題”。 中建材(北京)環保工程發展有限公司技術開發部部長劉紅告訴記者。
和劉紅有著一樣觀點的還有世邦工業科技集團綠色建材事業部區域經理邢阿勁,他說,技術難題已經解決了,當前我國建筑垃圾處置企業面臨的困境是,我國目前以天熱材料為原料的產品一般價格都偏低,而建筑垃圾資源處置企業投入大、前期成本高,由此造成生產出的再生產品沒有競爭力,產品銷售受阻。
在邢阿勁看來,建筑垃圾資源處置企業前期高成本不應該由建筑垃圾資源處置企業來承擔,應該從產生問題的源頭解決,采取“誰產生誰付費”的原則,在這一方面,政府應該出臺相應政策。
在陳家瓏看來,企業所關心的問題,正是當前我國建筑垃圾資源處置企業最關心的,并且是我國建筑垃圾資源產業化進程中亟需解決的難題。
他還在論壇上指出,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是建筑垃圾處理最科學的途徑,應該發揮國家強制力,要保護環境,就要利用再生資源。國家應從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和標準等全方面,落實建筑垃圾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
在其他企業與大家的分享中,也無不把呼吁政策掛在嘴邊。
其實,從近期發布的相關建筑垃圾資源產業化的報道中,不難看出,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已經開始關注并且重視起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工作,各地建筑垃圾資源化PPP模式也已遍地開花。
同時發現,對于建筑垃圾“誰產生,誰付費”這一國際性共識問題,我國確有相應規定,但是鮮有具體落實措施。有企業反映,即便是一些地方政府出臺了源頭補貼的優惠政策,也很難落實下去。
正如陳家瓏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所說:“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是一項社會性的事業,需要政府出臺扶持政策,對于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不但要扶上馬,還要送一程。”
隨著各地對建筑垃圾資源化的重視,以及相關政策、標準的出臺,我們看到,當前建筑垃圾資源化的技術難題已經解決,落后狀況也已得到改善,要想加速我國建筑垃圾資源產業化進程,必須依靠政府經濟和法律手段來推動。
一是國家要在法律、法規、政策上指定建筑垃圾再生資源化的標準,來督促、引導部分有優勢的企業走進建筑垃圾資源化行業;另一方面,建筑垃圾資源化行業具有一定公益性,為了行業能夠產業化發展,國家應有相應的財政、稅收等扶持政策,讓行業內企業更好地進行資源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