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建筑工地污水零排放
深受街坊厭惡的建筑污水今后有望銷聲匿跡了。記者昨日在廣州市建筑工地污水零排放現場會上獲悉,廣州利用生態透析技術,在全國創建了首個建筑工地污水零排放循環利用樣板工程,實現了污水無化學添加、無臭氣排放、無污泥的“三無”處理,由此獲得市住建委對其綠色施工的誠信加分。
在廣州市天河區先烈東路上塬大廈建筑工地上,記者看到了這項神奇技術。據介紹,該工地日常建筑工程人員350人,日產生的污水量60噸-80噸,基坑泥水和洗車泥水每天50噸-150噸。“今年2月底設備進場后,由于很好地做到泥水處理、生活污水處理、雨水收集循環利用以及水法降塵,達到市建委《綠色施工納入企業綜合評價管理辦法的通知》中有關誠信加分的要求,增加了誠信分數16分。”工地負責人高興地說。
不僅如此,由于循環再利用,處理后的回用水,用于車輛沖洗、工地降塵、廁所沖水、植被澆灌,為此工地每月節約水費1.5萬-2萬元。
中山大學陸勇軍教授是這項先進技術的研發者之一,他介紹,這個設備的核心技術為生態透析技術,是根據生態學原理和系統科學的原則,通過模擬自然界河流彎曲和生物多樣性,創立了一個微生物生態鏈及生態系統,使流經系統的污水臭氣中的有機污染物快速降解去污,轉化為氮氣、二氧化碳、氧氣、水,實現污水無化學添加、無臭氣排放、無污泥的“三無”處理。
現場會上,廣州市建設科學技術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肯定了這個示范項目,稱這是全國首個建筑工地污水零排放、循環利用的范例,對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大意義,他要求前來參觀學習的建筑企業要加快工地污水處理工作推進進程,盡快落實綠色工地的有關政策。
據悉,廣州市城鄉建設委出臺了《綠色施工納入企業綜合評價管理辦法的通知》后,已從4月份起,把工地污水處理納入誠信評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