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堰塞湖”或引發銅市變局
本周二路透社報道,消息人士表示中國青島港因調查案件暫停金屬鋁和銅的運出,部分銅鋁可能用于重復抵押融資。周三青島港表示,目前港口運轉正常,但有關集團或司法部門對融資騙貸進行專項調查或有其事。該消息爆出后,給予銅市一記重擊,使得市場擔憂情緒升溫。
銅重復質押事件風險顯現
目前青島港銅庫存約6萬—7萬噸。隨著查處范圍擴大,如果問題銅數量進一步增加,后果將十分嚴重。一方面,這可能迫使一些企業出售曾作為融資抵押物的銅庫存。另一方面,這將給以銅為代表的大宗商品質押融資敲響警鐘,銀行對銅倉單徹查行動可能在全國范圍內鋪開。倘若銀行對銅倉單質押融資業務大幅收緊,囤積在保稅區大量的銅庫存將成為“堰塞湖”,流向國內或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倉庫,后果難以預料。
據筆者了解,5月上海保稅區銅庫存75萬—78萬噸,青島保稅區銅庫存6萬—7萬噸,廣州保稅區庫存3萬—4萬噸。全國保稅區庫存合計高達85萬—88萬噸,相當于上海期貨交易所和LME庫存總和的三倍多。因此,需重點關注青島港銅重復質押事件的后續發展,如果問題嚴重可能成為引發銅價大跌的導火索。
LME現貨升水高位回調
近期LME現貨升水大幅回調,同時伴隨著LME持倉量的小幅下降。前期市場擔憂巨大持倉可能形成“逼升水”的風險正在逐步解除。
2012年至今,LME有過兩次“逼升水”行為,分別為2012年5月和2014年2月。從這兩次“逼升水”對于銅價的影響可以看出,在升水上升前期、中期,由于現貨轉為緊縮,銅價走勢偏強;在升水上升中后期,現貨供應逐步緩解,銅價轉入高位振蕩;當升水轉入下跌,表明“逼升水”行為已經結束,前期利多不再,銅價將轉入下跌通道。近期LME升水快速回落,無疑利空于銅價。
國內基本面保持穩定
基本面方面,國內銅市供給緊張的格局正在逐步緩解。首先,冶煉廠出口環比大幅減少,開始正常向國內現貨市場供貨。其次,下游需求開始出現分化。和5月相比,電網、鐵道部電纜訂單有走弱跡象,漆包線企業訂單下滑明顯,其他行業需求則保持穩定。再次,滬銅現貨升貼水相較于前一個月同期明顯走弱。雖然供給緊張局面將得到緩解,但并不意味著會出現供過于求。總體而言,國內基本面和銅價基本處于均衡狀態,難以引發銅價大幅上漲或下跌。
當下國內實體經濟表現低迷,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債務問題不斷顯現,房市成交大幅下滑,市場擔憂情緒逐步蔓延。同時,市場對于管理層出臺寬松流動性、小規模刺激政策的預期也越來越大。一旦政府出手救市,將明顯提振市場信心,利好于銅價。
綜合本文分析,筆者認為銅市自3月以來的上漲行情基本結束,后期轉入振蕩偏弱的可能性較大。倘若青島銅事件風險進一步放大,銅價可能因此而大跌。后市利好因素主要來源于國家可能出臺的小規模刺激政策。從操作層面而言,可以關注48000—49000元/噸區間逢高拋空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