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鉛庫存維持歷史峰值鉛價下行拖累冶煉企業
據上海證券報1月17日報道,去年年底至今,上海鉛期貨的庫存不斷升高,頻頻刷新歷史紀錄。高企的庫存令鉛價承壓,鉛冶煉企業的日子也苦不堪言。進入2013年,在內需改善的預期下,專家預計鉛有望進入“去庫存化”階段。
滬鉛庫存不斷刷新紀錄
“隨著庫存量的持續攀升,目前,交易所不止一個倉庫出現"零庫容"情況,意思就是,倉庫里已經堆滿了鉛,放不進更多了。”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
據上海期貨交易所公開數據顯示,2012年11月鉛期貨庫存已從當月初的36397噸增至月底的49649噸,增量逾1.3萬噸。截至上周五,上期所鉛庫存已經接近9萬噸,比去年11月增加5萬多,維持歷史高位。從上周交易所周報可知,部分鉛倉庫庫容已經為0,這意味著,隨著庫存持續增加,倉庫已放不下更多的實物鉛。
為何會出現庫存大增的現象?專家認為,這是由鉛現貨對期貨的大幅貼水所引發的。鉛期貨在2012年9月份跟隨整個商品期貨市場出現了一波像樣的漲勢,但鉛現貨卻受需求抑制,并未跟漲,因此,出現了現貨對期貨的大幅貼水,價差甚至一度達到500元/噸。現貨貼水的擴大提供了賺取差價的機會,可交割品牌開始轉移至期貨市場。
“現貨的大幅貼水引發了市場的套利行為,很多具有交割品牌的原生鉛冶煉廠,開始將生產的精鉛轉至期貨市場進行交割,從而導致2012年9月份之后滬鉛的注冊倉單持續大幅增長,鉛庫存不斷刷新歷史紀錄。”分析師黃識全表示。
目前,鉛現貨貼水仍在500元/噸左右徘徊,因此市場套利行為依舊會繼續保持,但是進入2013年,無論是推進新型城鎮化,還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都將有利于啟動內需。專家稱,國內消費能力的提升,將對汽車需求形成正面促進作用,中國汽車產量在2013年的恢復性增長和電池替換需求意味著鉛酸蓄電池的消費會好于2012年,有助于鉛的去庫存化。
鉛價下行拖累冶煉企業
由于鉛庫存高企,鉛價自然受到打壓。截至昨日,滬鉛已從去年9月的高點回落了近8%。受此影響,國內鉛冶煉企業經營情況較差,普遍不盈利,生存環境較為困難。
東亞期貨分析師賈錚告訴記者,中國鉛酸蓄電池企業經過環保整頓后,數量急劇縮減,使得下游接盤數量同時銳減,這對依靠現貨市場出貨的鉛企埋下安全隱患,一旦現貨市場出貨困難,則很可能導致鉛企庫存增加。而去年9-11月的行情所導致的結果正是如此,去年9月鉛價一路高升,但是現貨市場并不能相應的為鉛企提供出口,而去年10月鉛價快速下跌,很多鉛企基本上沒有出逃的機會。
“結合期貨市場來看,鉛冶煉企業存在幾個問題:一是冶煉成本高,而期貨價格低,增加企業保值難度。二是鉛期貨并不活躍,很多企業選擇利用鋅期貨套保,但是效果不佳;另外,單從經營角度來看,由于鉛價低迷,企業開工率普遍不高,也影響了企業利潤。”上海中期分析師向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