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中央空調在節能技術上比較薄弱
作為陜西省制冷學會第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的張華俊,一直關注著國內中央空調的技術動向。
兩年前,張華俊在研究中發現,我國大部分中央空調至少有30%的節能潛力沒有挖掘出來,而導致這一結果的最大原因就是,國產中央空調在節能技術上比較薄弱。此語一出,業界嘩然。
就在人們紛紛議論張華俊此語的動機何在時,不料,國家建設部也參與進來。建設部花了很長時間反復論證這一課題。日前,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向外界“攤牌”: “中國有1/3的建筑需要進行節能改造,而所需費用將達26000億元。”
節能、中央空調、26000億元,這三個關鍵詞之間到底有何關系?
26000億元的節省之道現代建筑設計公司的設計師刑同和此前也一直被建筑物的節能所困擾。在他看來,好的設計,不僅不能忽略節能的功能,而且要在設計之初就要充分考慮到這個環節。“單純追求節能并不困難,困難的是如何將節能與成本控制結合起來。”
事實上,由于我國中央空調市場長期處于外資品牌一統天下的局面,中央空調的價格居高不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普及程度。
“如果國產中央空調品牌能在技術上跟進,那么完全可以大大節省建筑費用。”刑同和表示。
國產品牌加入爭奪戰來自暖通空調在線的數據顯示,2005年,我國中央空調的市場容量為200億元左右,行業增長速度約23%;2006年,這一數字還將呈現兩位數的增長;預計到2010年,市場總體容量將達500億元。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國產品牌逐漸掌握核心技術及國家相關標準的規范,國產中央空調的市場份額將穩步上升,甚至有望超過外資品牌。
對于國產品牌利好前景的預測,從“中國中央空調行業專家峰會”上也傳出同樣的聲音。不久前在重慶召開的“峰會”,被業界認為是國產品牌的“挑戰會”。有關專家在會上表示,國內中央空調市場正在逐步走向規范成熟,進入理性消費期,同時也是國產品牌扭轉“洋”勢力占領全局的大好時機。
改變全球制冷格局據吳之春介紹,作為代表中央空調高端技術的離心式冷水機組,其設計要求之高、制造難度之大,一直是制冷界公認的難關。目前只有美國、日本等少數幾個國家掌握了核心技術和生產工藝,最終導致中國離心冷水機組市場95%都被國外品牌所占有。為了達到長期壟斷中國市場的目的,這些國外企業都將該項技術視為機密,從不向外轉讓技術或出售離心壓縮機組。但中國制冷企業從沒有放棄過努力。
經過多年的技術與資金積累,國產品牌逐漸具備了自主研發離心冷水機組的實力。通過從美國、德國引進壓縮機設計制造軟件、五軸加工中心、四坐標檢測儀、超速試驗臺、動平衡試驗臺等設備,國產中央空調品牌建立了離心機大型綜合試驗平臺,為離心機組的研發奠定了基礎。
中國制冷空調工業協會秘書長楊炎如指出,以格力為代表的國產多聯式中央空調的問世,不僅打破了美國、日本空調企業的技術壟斷,而且越過了洋品牌設置的價格“圍欄”。在中國市場上,日本的多聯式中央空調價格一瀉千里。10匹多聯中央空調從最貴的20多萬元,一路下滑到目前的不足7萬元。全球制冷行業的市場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