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國超聲電機技術走向世界
2005年11月1日,作為我國超聲電機的開拓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博士生導師趙淳生教授再一次走到領獎臺,他榮獲了第六屆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稱號。
人們已記不清,這位長期從事機械設計及理論研究的專家曾多少次走到這樣的領獎臺,只記得他在電動式激振器和超聲電機領域所進行的一系列開拓性的探索;只記得他所取得的豐碩成果:16項省部級以上的科學技術獎勵、200多篇學術論文、22項國家發明專利……這些成果,不僅使他在國內超聲電機領域享有很高聲望 ,而且使他在國際科技界備受關注。
“您的課題組對超聲電機研究非常努力,十分先進。”
上世紀90年代,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作訪問學者時,趙淳生教授對超聲電機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項在美國剛剛開展的研究,基于振動原理,極有發展前景。該技術是對傳統電機的挑戰,可以使馬達做得足夠小,小到只有“米粒”大。這樣的微型馬達,能廣泛應用在照相機、手表、機器人、汽車、航空航天、精密定位儀、微型機械等領域,他一眼就看中了超聲電機這一全新課題。
對,就搞超聲電機研究。1994年回國后,趙淳生教授從系里借了15000元,買了臺電腦和打印機,就向這一世界先進技術開始了攻關。經歷一次又一次失敗的考驗,1995年2月17日,一臺被稱為“行波型超聲電機”的原型機成功地轉起來了!這是我國第一臺能實際運行的超聲電機。在1996年1月舉行的鑒定會上,以東南大學馮純伯院士為首的專家組對該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此成果有重大突破,填補了國內空白。
一晃10年過去了,趙淳生在我國超聲電機領域可謂碩果累累。共研發成功16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超聲電機及驅動器,其中,TRUM系列超聲電機和四相微型驅動器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正在批量生產;部分成果已成功用于便攜式汽油發電機、化學電泳分析儀、自動內圓切片機、閥門裝置等產品。
1997年,他在全國率先成立了超聲電機研究中心。2000年在江蘇省發展計劃委員會支持下,建立了江蘇省超聲電機工程研究中心。如今,這個一開始“負債經營”的攻關小組,已發展成擁有500萬固定資產、在國內外都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科研機構。
美國聯合技術研究中心M.S.Thompson博士一行、德國Hamburg-Harburg工業大學Prof. Edwin Kreuzer教授一行、英國Morgan公司 P. Slater博士一行紛紛來到他們的研究中心參觀、學習、交流。
2001年10月,日本佳能公司超聲電機技術開發部長I. Okumura博士來研究中心時說:“我參觀完你們的研究中心后,感覺你們對超聲電機的研究已經很深入,實驗設備很先進,特別是你們自己開發的實驗設備很實用!”
2005年5月,國際著名超聲電機專家、日本山形大學教授富川義郎也來到該中心,詳細了解了中國這個超聲電機研究中心的成果。回國后,富川義郎提筆給趙淳生教授致函,他說:“您的課題組對超聲電機研究非常努力,十分先進。您有強大的研究力量,很羨慕您有如此的工作狀態。”
“趙淳生是中國超聲電機領域的領先人和科學家。”
2005年5月22日,趙淳生教授受德國著名超聲電機專家的特別邀請,參加了在德國召開的“第二屆國際壓電材料及其在作動器上的應用研討會”,這是目前專門研討電壓陶瓷材料及超聲電機技術的國際會議。來自美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法國、立陶宛、土耳其、中國、朝鮮等10多個國家的學者匯聚在德國Paderborn大學,交流當今世界超聲電機領域最新研究成果。
作為本屆大會學術委員會惟一的中國委員、大會的3個主持人之一,趙淳生教授作了“超聲電機技術在中國的發展和應用”的特邀報告。
本屆大會共收到71篇論文,其中來自中國的文章就有13篇,趙淳生教授及其指導下的青年教師和博士生們的學術報告以及另外9篇論文,讓人們看到了中國超聲電機發展的前景。
“趙淳生教授所領導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超聲電機研究中心,是該領域內中國乃至世界最具有實力的研究機構。”“趙淳生教授是中國超聲電機領域的領先人和科學家。”此次會議主席、德國Paderborn大學教授、國際著名的超聲電機技術專家J.Wallaschek這樣評價。由J. Wallaschek教授提議并經本屆學術委員會討論,一致同意:在中國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召開“第四屆(2007年)國際壓電材料及其在作動器上的應用”學術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