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天然染料應用技術通過江蘇科技廳的鑒定
五彩斑斕的服裝裝點了生活,但紡織企業染色時使用化工染料產生的污染卻成為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如今,一種全新的植物染料改變了這一現狀。由海瀾集團和東華大學紡織學院承擔的國家863高新技術項目“天然染料制備及其在生態紡織品開發與羊毛清潔生產中的應用技術”,繼10月通過國家科技部驗收后,28日又通過了江蘇省科技廳的鑒定。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梅自強等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認為,該項目從源頭上消除紡織品染色對環境的污染,為羊毛染整的技術進步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毛紡織產業的升級提供了新途徑。該項目成果填補多項國內空白,總體水平達到國際先進。 據了解,該課題的目的在于,運用現代技術對傳統植物染料的染整工藝進行改革,使之符合產業化的要求,從而在源頭上消除毛紡廠的主要污染源,使最終產品生態化、工藝過程清潔化。同時,減少毛紡企業對合成染料的依賴。 東華大學與海瀾集團從2002年起共同承擔了該863高新技術項目的研究。三年來,獲得發明專利1項,申請發明專利3項,建立植物染料數據庫1個,完成色卡306種,開發了純毛開司米等3大類多種生態毛紡織品,在許多方面達到了產業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