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電力輸電線路施工采用環保新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電力需求量逐年上升,近年來,云南電力輸電線路施工任務繁重。云南送變電公司是具有國家電力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的專業國有大一型電力基建單位,主要擔負著110千伏、220千伏、500千伏各種電壓等級輸電線路的施工任務。施工時如果仍然沿用過去的傳統施工方法,一方面會毀壞林木和植被,另一方面,一條幾十公里長的220千伏線路,所需的施工期都在一二年,要是500千伏的超高壓線路所需時間就更長了。
早在1993年,云南電網公司從漫昆500千伏Ⅱ回輸變電工程當中便發現施工與砍樹的矛盾。從1995年漫昆Ⅱ回輸變電工程施工開始,他們對每個工程都先做環境影響評價,由于采取一系列環保措施,從保護環境的角度出發制定施工方案,不僅節約了大量的環境資源,而且提高了自身的市場競爭力,促進了電力施工新技術的研究與運用。
飛艇放線——保護森林植被
飛艇放線技術是云南送變電公司自主研發的新技術,充分體現了科技與智慧的交融,為保護環境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電力線路的架設施工,基本上是靠砍伐線路通道內森林植被、采取人力展放導引繩的傳統方法測量線路。在放線施工中,導線多要跨越深溝峽谷、江河湖泊、森林青苗、民用建筑等障礙物,所以林木砍伐、青苗損壞、封航停運、停電作業等問題也就隨之而來,矛盾似乎不可避免;另外放導線的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進入現場進行測量,無形中會踩踏草地、農作物等,這一切都對環境產生消極的影響。
從2000年開始,云南送變電公司采用輕型航空器——氦氣遙控飛艇的研發,目的在于提高勞動生產率,這樣既解放了大量勞動力,又保護了大量的森林植被。2001年,研究進入了實踐階段,3米、5米、8米、9米,各種型號的飛艇相繼研制試驗成功。2001年,在“西電東送”重點工程——500千伏大(朝山)——昆(明)南回輸電線路工程,飛越國家級哀牢山自然保護區進行架線施工,2004年,在110千伏大(渡崗)——景(洪)輸電線路工程,飛越原始森林進行架線施工。直到今天,遙控飛艇在多條電力線路架設施工中,一次次地向人們展示著風采。
運用兩種技術環保成效明顯
基建工程部有關人士向記者介紹,不等高基礎制作技術的運用是區別于傳統的等高基礎而言的。所謂等高基礎,就是指基礎承載線路的鐵塔,它的4只塔腳要固定在一定深度、一定面積的土壤里,固定的方法是開辟一塊面積相當的土地,平整成一個平臺。一個220千伏鐵塔的等高基礎,需要開辟大約100平方米的土地,一個500千伏鐵塔的等高基礎,則需要開辟大約200平方米的土地。而一條幾十公里長的線路,按照技術要求,每個鐵塔基礎間隔一般在500米左右。可以估算一下,一年幾千公里的線路施工所需開辟的土地有多少?而附著在這些土地上的植被又有多少將被破壞?
不等高基礎方法是根據鐵塔所在位置及地形進行設計,如陡坡上的鐵塔,按照特定的計算方法進行設計,四只腳可以分設在4個不同的坡面上。這樣就減少了土石方的開挖,大大減少水土流失和植被的破壞。
另外,高塔跨越架設技術的運用又是針對一般鐵塔而言。據了解,云南電網公司從線路設計的初始階段,就充分考慮環境保護,盡量設計比較高的鐵塔,這樣可以保護一些矮小的植被免遭砍伐。在線路施工的階段,從2001年以來,云南送變電公司與線路運行單位經過協商,達成共識,即:塔位所在區域的樹木,從樹梢到導線的中間距離達到一定安全標準的可以不砍伐。當然,這是在進行了多方調研的基礎上才實施的一種保護環境的方法,比如,要考慮樹種自然生長高度、當地氣候等等因素。專家估計,采用這種技術,將減少樹木砍伐量達6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