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技術創新鎖定四領域搶灘低碳發展
后危機時代,低碳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經濟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點。對于中國鋼鐵工業而言,若要在世界新一輪低碳競爭中成為領跑者而非追隨者,就必須加強原始技術創新,利用綠色工藝生產更加綠色的產品,走出一條低碳發展之路。
在日前舉辦的第六屆中國國際鋼鐵大會上,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公開表示,未來一段時間,資源充分利用技術和節能減排技術將成鋼鐵工業技術進步的主旋律。
傳統鋼材與替代材料之爭
隨著全球資源硬約束的加劇,后危機時代的傳統鋼鐵行業將不可避免地遭遇更多來自新型替代材料的強力挑戰。
事實上,鋼鐵與替代品的競爭由來已久。在資源硬約束的條件下,鋼鐵產品成本大幅上漲,顯著降低了產品的性價比,導致鋁、鎂、塑料、陶瓷、玻璃和復合材料等替代品,在汽車、包裝和機械等諸多領域與鋼鐵產品展開競爭。
2005年,國務院出臺的《鋼鐵產業發展政策》正式提出,鼓勵研究、開發和使用高性能、低成本、低消耗的新型材料,以替代鋼材。
“鋼鐵與替代材料之間的較量,爭奪的是生存空間,更是鋼鐵作為基礎材料的主體地位。隨著替代材料技術進步的日新月異,鋼鐵產品在性能和質量上,將承受更多的壓力和挑戰。”徐樂江表示,未來鋼鐵技術創新的一大著力點就是,在堅守鋼鐵產品傳統應用領域的同時拓展新的應用空間,進而贏得新的生存空間。
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石洪衛同樣認為,面對低碳經濟,擴大鋼材的使用范圍是必然選擇。舉例來說,在材料轉換上,如何使用全鋼建筑替代混凝土建筑;在新型鋼鐵轉換上,如何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對汽車實行減重,從而節約鋼材和油耗。
除此之外,充分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也是鋼鐵工業“跑贏”低碳經濟的關鍵一環。
不可否認,工藝技術落后導致的能源利用效率低下是我國鋼鐵工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大挑戰。據測算,我國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3%,比國際先進水平低10個百分點;我國單位GDP能耗比世界先進水平高出2.4倍。
業內人士建議,為提高現有資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特別是二次能源的回收利用,鋼鐵工業必須不斷優化原料結構和生產工藝,在降低消耗的同時走低成本、差異化發展道路。
低碳路線圖的較量
世界鋼鐵工業發展的成功經驗表明,鋼鐵工業的發展是以持續的技術進步來推動產業升級,通過波浪式、螺旋式上升軌跡,走出一條內涵式發展道路。
步入后危機時代,鋼鐵工業的低碳競爭已經悄然打響。如何依靠科技創新攻克低碳煉鋼工藝,同時開發綠色環保的新型鋼材品種,進而減少鋼鐵生產過程中的高消耗、高排放,是鋼鐵產業重新煥發生機的戰略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