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紡織機械發展方向及關鍵技術
“十五“期間,我國紡織行業取得史無前例的進步。從2000年到2005年,我國纖維加工總量1360萬噸增長到2600年萬噸,超過世界纖維加工總量的35%;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從19400戶增加到34973戶,資產總額增加61%;紡織品服裝出口也從530億美元增加到1175億美元。2005年全行業總產值首次超過30000億元。今年是“十一五”開局第一年,在這繼往開來之際,近日,記者利用在浙江嘉善召開的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第五次會員大會之機,就紡機行業“十五”取得的成績及“十一五”行業重點導向和技術進步方向等行業關注問題專訪了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理事長高勇。
高理事長:總的來說,就是一切從促進紡織產業升級為目標,要大力開發先進紡機裝備,加快用高新技術裝備改造紡織業,促進紡織產業升級。“十一五”重點紡織機械產品發展方向和關鍵技術有:化纖機械:重點開發200~250噸/日滌綸短纖維生產線;研制年產60萬噸PTA成套國產化技術與設備。完善國產長絲復合紡絲機,開發短絲復合紡絲設備。開發滌綸0.3dpf超細纖維紡絲設備。開發可紡制滌綸高強和高模低縮纖維的成套設備。
研發年產6萬噸粘膠短纖維生產線。腈綸纖維、芳綸1414要進一步提升,研究開發碳纖維、導電纖維、光導纖維、超大分子量的聚乙烯纖維、中空膜纖維等高新技術纖維與設備。棉紡機械:重點研發信息化高產清梳聯合機、數字化精梳機、自動落紗數控集聚紡細紗機、新一代自動絡筒機和細絡聯合機及高速全自動轉杯紡紗機。麻紡機械:發展重點是研發亞麻長麻櫛成聯合機關鍵設備,亞麻短紡新工藝技術設備,苧麻牽切紡紗工藝技術設備。使短麻紗適紡支數提高到26公支。絹絲機械:重點發展雙宮絲自動繅絲機、柞蠶絲自動繅絲機、復合絲自動繅絲機;研制絹紡梳紡新工藝技術裝備,發展新型絹(麻)紡系列高速針梳機、粗紗機、自動開繭機、自動混綿機。織造機械:發展新型整經機、漿紗機、染漿聯合機及電子多臂、電子提花裝置、高性能金屬綜框、高速劍桿頭、劍桿帶、節能型噴嘴、專用泵閥、高速離合器、制動器等織造專用基礎件和器材等,適應無梭織機發展和配套的需要。
針織機械:重點發展電腦提花圓緯機、電腦自動橫機、高速特里科經編機、無縫針織內衣機等。在發展各類針織機械產品的同時,要大力加強配套器材織針、三角、針筒(板)和輸紗裝置等的開發和水平的提高,適應針織機械發展的需要。印染機械:重點發展工藝參數在線檢測及現場總線(FCS)一體化控制系統、新一代高質高效機織物染整成套設備、高溫高壓氣流染色機、高速數碼噴射印花機、新一代低溫等離子處理、超臨界二氧化碳染色以及靜電印花等先進技術與設備及研制新一代符合安全、節能、環保的通用單元機、專用基礎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