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煤炭清潔高效轉化技術躍上新臺階
由華東理工大學潔凈煤技術研究所于遵宏教授領銜的863課題"新型水煤漿氣化技術研究"獲得重大突破,日前一次投料成功,一次打通整個工藝流程,并完成80小時連續、穩定運行,填補了國內空白。專家們認為,"新型水煤漿氣化技術"的示范成功,徹底打破了國外對大型煤氣化技術的壟斷,將使我國煤炭清潔高效轉化技術躍上一個新臺階。
煤氣化技術是發展先進的煤基化學品生產、煤炭間接液化、煤基多聯產、聯合循環發電(IGCC)的關鍵技術,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進相關產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由于掌握了先進的煤氣化技術,過去用石油生產的產品現在完全可以用煤來生產,也可合成液體燃料以代替石油,還可發電(煤氣化的發電不產生二氧化硫等污染),可廣泛用于化肥等化工產品的生產、氫能源、燃料電池等20多個領域 ,應用十分廣泛。該技術的成功示范,還將為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中煤基多聯產基地建設提供核心技術。
"十五"期間,在科技部支持下,于遵宏教授等科研人員團結協作,勇于創新,在新型水煤漿氣化技術研究領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目前已擁有了20多項專利,其中包括"干煤粉氣化技術"和"多噴嘴對置式水煤漿氣化技術"等,為國內外的研究單位和企業所看好。山東兗礦集團有限公司對該校煤氣化技術懷有濃厚的興趣,于2003年8月在煤氣化系列技術完成中試后果斷投資約30億元,組建成功多噴嘴對置式水煤漿氣化技術工業裝置。工業運行證實,該裝置具有開車方便、操作靈活、負荷增減自如的特點,操作的方便程度優于引進水煤漿氣化裝置。該項目的產業化帶動了兗礦集團整個產業鏈的延伸,他們已經面向西部,在陜西、貴州、內蒙等省建設大型煤氣化工基地,將在煤炭深加工上謀求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