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盛宴最具投資潛力的十大創新技術
今年2月,國務院發布未來15年《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在“亟待科技提供支撐”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重點領域中選擇了68項任務明確、有可能在近期獲得技術突破的優先主題,重點安排8個技術領域的27項前沿技術,勾畫出了中國科技強國的路線圖。
經濟發展的潮落潮起,企業霸主的更迭沉浮,都與技術革命有著密切的聯系。誰能夠引領技術革命,將其成果與產業發展升級緊密結合起來,誰就能走在經濟發展的最前沿,實現企業的跨越式發展。
以下是在各行業中逐漸崛起的具有高增長潛力的十大創新技術,我們可以借此預測,新技術能帶來什么樣的財富盛宴。
光伏產業:新戰略能源的領航者
2006新年伊始,無錫尚德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成為全球太陽能光伏行業市值最高的公司,公司老總施正榮一躍成為中國內地首富。無錫尚德2002年還處于虧損狀態,2003年實現盈利,2004年突然出現爆發性增長,業績翻了20倍。無錫尚德的財富神話誕生之后,光伏產業與施正榮一道,快速進入國內普通投資者與社會公眾的視線。
太陽能主要有兩個應用領域,一個是光能轉化成熱能,如太陽能熱水器等;另一個是通過太陽能電池將光能轉化成電能,即太陽能光伏產業。光伏近兩年來發展速度驚人,增長率達到70%以上,在世界各種能源增長速率中名列第一。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太陽能光伏發電已廣泛用于航天、通訊、交通、太陽能路燈等領域。進入21世紀后,世界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快速發展,各國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加大對光伏產業的支持力度。
納米技術:細微之處見真金
在納米尺度上對物質和材料進行研究和處理的技術,被稱為納米技術。一納米相當于十億分之一米。科學界普遍認為,納米技術在醫學、制造業、能源環保、生物醫藥、材料和通信等行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比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預計航天器采用納米材料后,到2020年發射費用可從目前的每磅1萬美元降低到200美元;而大容量掌上電腦與血管手術機器人的出現,納米也功不可沒。新材料中,納米技術也在廣泛使用,如通過納米材料將太陽能轉化成電能、熱能轉化為電能等。
目前,納米技術產業化尚處于初期階段,但展示了巨大的商業前景。據統計:2004年全球納米技術的年產值已經達到500億美元,2010年將達到14400億美元。
磁懸浮:初現投資價值
不久前,滬杭磁懸浮交通項目建議書獲國家批準。滬杭磁懸浮線路將在上海至杭州之間鋪設全長175公里的專用軌道,列車最高時速可達450公里。據測算,1條磁懸浮列車雙線相當于8車道高速公路的運能,在我國特有的200公里~300公里的經濟區域內,磁懸浮交通系統以其高速、準時、大運量的特點,能部分替代汽車,分流高速公路和航空干線的客流,節省寶貴的土地資源。
磁懸浮技術是集電磁學、電子技術、控制工程、信號處理、機械學、動力學為一體的典型的機電一體化技術(高新技術)。目前,國內外研究的熱點是磁懸浮軸承和磁懸浮列車,但它對制造業、風力發電、航天與軍工都有重要價值。滬杭磁懸浮交通項目的投入,相關消息說,除去一定比例的國資,還將采用市場化手段直接或間接融資。已有樂觀者斷言,民資尤其是浙江民資勢必會競相介入。
3G技術:2006開局之年
3G是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英文3rd Generation的縮寫),是將無線通信與國際互聯網等多媒體通信結合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2006年將是中國3G的開局之年,隨著中國版3G標準的商用前景明朗,外資電信廠商已經在爭相與國內電信企業合作,謀劃未來的蛋糕分成。
但3G的投資和運營支出比較多,企業籌資壓力比較大,財務風險較高。
據國家信息化辦公室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鄧壽鵬介紹:3G組網啟動以后前六年每年投資1000億元,第一年需要投1141億元,第五年投1046億元,其他幾年都略低于1000億元,6年總投資是5913億元。如此大規模的投資如果沒有一定的用戶做支撐,是不可想象的。
生物質能:我國發展具優勢
以石油、煤炭為主的一次能源正日益枯竭,解決能源問題的關鍵在于能源技術的創新。
生物質能源產業是指利用可再生或循環的有機物質,包括農作物、樹木和其他植物及其殘體等為原料,進行生物基產品、生物燃料和生物能源生產的產業。這一新興的產業不僅像太陽能、風能、小水電等可再生能源一樣可提供能量,而且能像煤炭、石油那樣生產出千百種化工產品。
中國具有生產生物質能源的優勢,比如,中國有廣大的山區、沙區可供栽種木本油料植物。在那邊發展生物質能源產業,不僅可以為中國的生物質燃料油工業提供豐富的可再生資源,還有利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保障能源安全,保護生態環境。所以,政府的政策必向這一塊傾斜。
混合動力:汽車驅動的投資革命
混合動力(Hybrid)構建了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也展現了一幅宏大的財富圖景。混合動力采用的是一種“內燃機+電動機”的驅動形式。電動機和內燃機能夠分別在最有效率的情況下提供車輛所需動力。當汽車動力負荷較大時,電動機加入作為動力的補充;負荷小時,內燃機的富余功率可以給電池充電,電動機還可以回收制動、下坡、怠速時的能量。
由于越來越嚴格的排放法規、日益高漲的石油價格以及環保理念的普及,混合動力汽車開始迅速在美國和日本市場普及。
在混合動力時代,新技術大多集中在燃料電池、氫能源利用以及電動機技術方面,這意味著很多原有的基于內燃機的技術壁壘變得毫無意義。而在氫燃料電池方面,仍有若干不盡成熟的技術弱點亟待解決。誰能率先完成這些技術的研發,誰就在未來混合動力時代擁有主動權。
數字電視:用戶是千家萬戶
作為電視的主管部門,國家廣電總局一直積極推廣數字電視。按照其規劃,2003年我國將全面推廣有線數字電視,到2005年實現有線數字電視接收用戶超過3000萬戶;到2008年全國部分地區實現高清晰數字電視播放;到2010年全國基本實現數字電視播放;到2015年全國停止模擬電視的播放。
2005年7月11日,廣電總局發布《關于推進試點單位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的若干意見(試行)》,明確提出“在確保國有廣播影視單位控股51%以上的前提下,可以吸收境內非公有資本參與推進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及業務開發。”這些政策為非廣電行業的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和外資帶來難得的歷史性投資機會。
數字電視有良好盈利前景和現實的盈利模式,例如從數字電視產業機會來看,最直接的受益者將是有線網絡運營商。投資商參與數字電視改造及運營也是不錯的選擇,增值業務包括:個人寬帶上網、企業集團數據業務、政府信息化工程、電視互動游戲、地面移動數字電視運營等。需要注意的是該行業也具有較高風險,包括信用風險、政策風險、市場風險等,投資方在合作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生物產業:5年翻一番的投資誘惑
有關統計表明,全球生物技術產業的銷售額約每5年翻一番,增長率高達25%~30%,是世界經濟增長率的10倍左右。
促紅細胞生成素(EPO)是一種基因重組藥物,安進(Amgen)作為生物技術領頭企業一直在進行該藥的研發。強生憑投資安進獲得了EPO在美國市場外的銷售權。從1998年到2005年,EPO為強生帶來了180多億美元的銷售收入,投資回報是當初投入的幾百倍。
北京科興作為成長中的小企業,憑借流感裂解疫苗、非典疫苗和禽流感疫苗等獨特的研究方向,吸引了投資者的關注,海外資本相繼三次投資,2006年該公司計劃再融資6000萬美元。
中國生物產業的預測研究表明,中國能夠在生物醫藥、轉基因、功能食品、生物反應器等10大產業率先研發50類產品,初步估計經濟總值可達1.5萬億元,相當于當前中國GDP的15%。
虛擬技術:虛中自有黃金屋
市場調研廠商Illuminata公司的分析師喬納森說,虛擬技術就像是10年前的互聯網。它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阻止的浪潮。
虛擬技術帶給企業的最明顯利益就是降低成本。在工業領域,虛擬化正在改變生產流程。例如,汽車生產商現在可使用仿真而非物理模型來測試生產技術。在通用汽車公司轉而使用數字模型的第一年中,就節約了7500萬美元。
在防洪減災技術研究方面,虛擬技術一般結合水利專業模型技術,把空間信息以三維立體模型的形式直觀地表現出來,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在醫療行業,虛擬技術也正在得到廣泛運用。
對于大多數高科技公司而言,虛擬技術都是一種重要的新技術,為了保證不落后,它們必須在自己的產品中支持這一技術。從明年開始,英特爾、AMD將開始在它們的芯片中集成虛擬技術,使服務器能夠更好地支持虛擬技術。微軟公司計劃將基本的虛擬技術嵌入到新一代Windows操作系統中。
射頻識別:讓產品變得智能
“牛奶將告訴你它什么時候會發酸,肉會告訴你它們從哪里加工而來,藥物告訴患者服用它的合適劑量和處方出處,而顧客在結賬時不用再排隊,任何產品一旦貼上RFID標簽就變得智能化”。有人這么描述RFID(射頻識別技術)的未來。
RFID是自動識別技術在無線電方面的具體應用。RFID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通過無線辨識技術,實現人們對各類物體或設備(人員、物品)在不同狀態(移動、靜止或惡劣環境)下的自動識別和管理。
在供應鏈管理、制造業、建筑業、圖書館、行李搬運、集裝箱港口、運動計時、門禁系統、交通運輸、軍事應用等領域,都能夠看到RFID技術。
射頻識別產品在全世界的銷量正在以每年25.3%的比例增長。在中國,RFID芯片需求的增長幅度預計高于世界其他市場,2005年RFID市場規模達到了16億元人民幣,與2004年同比增長25%。最近的市場調研公司的調查結果顯示,到2009年,中國的電子標簽市場預計會從2004年12億人民幣增長到50億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