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環衛車亮相環保展
Feijiu網資訊平臺:第十四屆中國國際環保展昨日進入第二天,來自世界各地的環保企業云集國際展覽中心,相關展品涉及污水處理、固廢處置、環境監測等多個領域,“互聯網+”、“京津冀”等理念和環保悄然結合,而一些環保產品科技范兒十足,成了環保展上的“大明星”。
環衛車可監測環境
邁進3號館,眼前以綠色為主色調的布局格外清新,50家中關村企業150多項環保、節能、新能源技術和產品在這里亮相。一輛環衛車停在了桑德集團的展位前,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要不是車身上印著“互聯網+環衛”的字樣,乍一看它和普通的環衛車沒什么兩樣。“我們在這個車上安裝了傳感系統,并連接到了我們后臺的云平臺管理系統。”工作人員指著車窗上的一個白色的小盒子說,“這個是我們的智能終端設備,該設備可以通過無線網絡傳輸車輛位置、油耗等狀態信息,在后臺上可實現全過程實時監控。”如果發現了渣土散落等突發事件,市民可以通過手機APP和微信公眾號,將相關的文字或圖片信息上傳到環衛云平臺,報警信息就能自動發送給區域的巡檢人員,實現對突發事件的第一時間應對。
“它還可以進行環境監測!”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環境大數據成了這家企業的產業新方向。“在蚌埠試點我們還實現了讓環衛工人上門回收廢品,在未來,物流、廣告等都將成為環衛產業鏈的延伸。”
醫廢處理助力循環經濟
在1號館,上海市固體廢物處置中心的展位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并紛紛拍照,碩大精致的沙盤濃縮體現了處置中心的風貌。綠地、建筑物、大門等一覽無余,焚燒生產線旁的小煙囪冒著煙,就連醫廢收運車的模型也一字排開,頗為逼真。“我們是上海唯一一家醫療廢物處置企業。”工作人員指著沙盤,向觀眾講起了醫療廢物在處置中心的“神奇之旅”。
每天,70多輛醫廢收運車從上海所有2800多家醫療機構回收醫療廢物完畢后,就送到了三條焚燒生產線上,它們是世界規模最大的醫療焚燒生產線。指著正冒煙的小煙囪,工作人員介紹:“這些都是我們自主研發的成果,各項排放指標達到了歐盟2000排放標準。”而另一側的透明小房子是醫塑車間,一次性輸液瓶、輸液袋等就可經過預處理后再造粒的處理工藝,讓固體廢物資源化處置。工作人員解釋:“這是典型的循環經濟項目,日處置量達到10噸。”
京津冀項目齊亮相
一批在天津、河北落地應用的節能環保合作項目和示范工程,也成了展會的一大亮點。一家展位的膜法海水淡化系統的裝置引來不少觀眾前來詢問。“這套系統是中關村新能源海水淡化示范項目,項目在北控水務已建成的曹妃甸日產5萬噸海水淡化廠內,可實現日產1000噸的海水淡化。”北京賽諾水務的負責人介紹,由他們牽頭研發制造的膜法海水淡化系統,不僅能降低海水淡化成本30%以上,還能降低海水淡化制水價格。
離這家展臺不遠處,北京博奇電力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自主研發的“全息式煙氣污染控制技術”前同樣人氣很旺。“我們研發的技術已經在國內外承建了100多個煙氣污染治理工程,其中約有50%位于京津冀地區及周邊的山西、山東、內蒙古等地,”項目負責人介紹,該公司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企業之一,這些項目年減排約225萬噸二氧化硫、8萬噸氮氧化物,為京津冀地區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及“藍天計劃”做出貢獻。
據介紹,作為環保界的盛會,中國國際環保展每兩年一屆,已有29年歷史,是我國環保領域歷史最悠久、最具影響力的大型綜合性國際展會,為推動中外環保技術交流與合作,促進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