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設備經濟效益的管理措施
摘 要 通過對新形勢下設備管理工作的分析,并針對中原石油勘探局以前在設備管理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和弊端,提出了提高設備經濟效益的管理措施。措施的主要內容是:(1)實行設備資產有償占用,全額收取資產占用費,提高設備資產利用率;(2)采取租賃和轉讓等方式盤活閑置設備資產;(3)建立設備管理狀態評審制度,維護設備資產的使用價值;(4)實行設備大修費用核銷制。這些管理措施的貫徹,使設備的運行出現了良性循環,并取得較好經濟效益。
主題詞 設備管理 措施 經濟效益
設備是企業生產經營的重要物質技術基礎,設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在目前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中原油田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原來計劃經濟的管理辦法已不適應新的形勢。筆者認為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減少物化勞動的消耗。設備是物化勞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設備管理的工作目標應是以盡可能少的設備投入創造出盡可能多的經濟效益。
國有企業在深化改革和轉換經營機制的過渡時期,由于還沒有完全形成有效的制約機制,要使設備資產保值和增值,從上到下的監督管理不僅不能削弱,相反還應加強。在新形勢下,設備管理要有新思路和新方法,要向管理要效益。
基于以上認識,中原石油勘探局針對以前在設備管理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和弊端,對所屬各單位的設備采取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1.有償占用設備資產,提高設備資產利用率
在勘探局和下屬單位簽訂承包合同時,明確規定資產占用費和固定資產折舊費全部上交勘探局,這就為設備管理中的實物、技術和價值的綜合管理打下基礎。因為過去是由勘探局對新增設備實行統一計劃,統一購置,統一分配,所以各下屬單位拼命向局里要設備,反正自已不掏錢,設備越多越好,即使一年都用不了幾次的設備,也要要到手放著再說。自改為設備資產收取占用費后,情況大不一樣。各單位都要考慮自已的經濟效益,不該要的設備就不要,并紛紛要求上交部分富余閑置設備。
2.采取租賃和轉讓等方式盤活閑置設備資產
勘探局對下屬各單位上交的富余和閑置設備積極開辟新的利用渠道,采取優化配置、合理流動和重組等方法,以租賃和有償轉讓等方式盤活資產。對一些技術落后的設備經改造后,使其得到充分利用。這樣可為油田節約資金,創造經濟效益。比如,1998年,供熱管理處為了加快卸煤效率,要求為其配備1臺鏟車。通過查詢,油建工程處正好有1臺鏟車暫時閑置,于是就將其租給供熱管理處在供暖期間使用,這樣既滿足了該處的需要,又為本局節省了一筆采購資金,使暫時閑置的設備產生了經濟效益。
3.建立設備管理狀態評審制度,維護設備資產的使用價值
國有企業深化改革,重要的一條是要實現資產的保值和增值。設備是物化了的資本金,同時存在著價值和使用價值。設備資產的保值和增值,就設備工作本身而言反映在設備價值形態的管理上。設備價值形態的管理,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設備價值管理,就是對設備投入方式、投入的回收和投入后創出最大限度的效益等方面進行管理;二是設備使用價值管理,設備使用價值是價值的載體,通過管理手段和措施,減少設備的功能損失,保持和恢復設備的功能性。設備使用價值的保值在生產活動中主要靠正常的維護和保養等手段來實現。在設備管理工作中的宏觀調控、監督和增強約束機制,就是對設備使用價值情況進行評審考核,為此,建立了設備評審制度和有效的監督監察制度,以狀態監測等現代化手段對主要生產設備進行狀態監測、動態分析,定性定量評價各單位設備的管理成效。
4.實行設備大修費用核銷制
以前,勘探局的財務制度,不設設備大修理基金科目,所發生的設備大修費用直接進入當期成本。這樣,有些下屬單位一味地節約成本,致使設備嚴重失修,出現了新的短期行為。設備大修是恢復設備技術性能和使用價值的必要措施,是保證設備完好率的主要有效手段。通過調查研究,勘探局采取果斷措施,從各單位承包指標中按設備資產原值的5%切出一塊,作為設備大修理基金,由勘探局控制,實行設備大修費用核銷制。設備在大修后,按實際支出返回成本指標,節余部分不作為成本節約,超支部分允許當年50%進入成本,另外50%跨年度進入成本。由于勘探局采取了成本指標宏觀調控,并對大修費用實行專項審計,設備大修得到保證,避免了設備失修現象的再次發生。
通過綜合運用以上管理措施,中原石油勘探局大部分下屬單位的設備管理水平都有了較大提高,經濟效益也隨之提高,設備投入也增加了,實現了設備運行的良性循環。所以國有企業只要樹立起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思想,加強設備管理,實現設備資產的保值和增值是完全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