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設備利用率的對策
我們長春客車廠現有設備3468臺,其中大型、關鍵設備299臺,設備固定資產總值45530萬元。近幾年來,我廠制造和修理客車任務繁重,提高設備利用率成為設備管理的重點。我們在分析影響設備利用率主要原因的基礎上實施了一系列提高設備利用率、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影響設備利用率的主要原因
1.設備技術狀態。我廠擁有進口及國產數控設備100余臺,分布在沖壓、車體、轉向架、總裝、機具分廠等幾個主要生產單位,這些設備在新造客車生產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水下等離子切割機、步沖機、加工中心、縫焊機、拋丸線等大型設備的正常運轉是提高產品質量,保證工廠全面完成生產任務的必備條件。由于這些設備都已使用10余年,其中多是三班連續運轉,使設備出現不同程序老化,加工精度降低、故障增多。由于生產任務緊,這些設備多是超負荷運轉,出現故障時要求在最短的時間內排除,這對設備維修、操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責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設備計劃停機與計劃外停機時間。工廠組織生產時總會有設備計劃停機時間,如設備的計劃維修、轉產、待料等引起的停機時間。而設備的計劃外停機時間屬于管理不善造成的,主要包括:設備故障停機時間、模具故障停機時間、工藝不穩定時間(廢次品及其返修損失)、生產中的待料時間、和其它非計劃停機時間。
3.產品質量與設備故障維修時間。提高設備的可靠性和可維修性,從而提高設備利用率。
4.設備生產定額、生產時間。對設備加工產品的情況進行分析,規范操作動作,及時進行培訓推廣,能全面提高生產定額,從而提高設備效能。對實際生產工時進行分析,能發現許多影響設備性能開動率的因素,如設備狀態不佳、設備操作人員不熟練、工裝模具不適用、待料原因等,對這些因素加以控制,能有效提高設備利用率。
5.設備資產配置與前期管理狀況。如果對設備前期管理不重視,設備選型不當,會使機床投用后利用率低,造成資源浪費,加重企業的經濟負擔,同時給設備日常維護保養帶來了很多困難。
二、提高設備利用率的對策
1.加強設備日常維修保養是提高設備利用率的保證。我們采取的措施,一是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維修隊伍,加大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力度,保持技術隊伍穩定。二是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加強設備故障的動態管理,對關鍵設備進行狀態監測,減少故障停機時間。三是健全設備維修檔案,對設備發生故障的時間、部位、原因及解決方法和解決過程予以詳細記錄和保存,以便在日后的維修工作中參考、借鑒。四是確保維修配件的供應。具有必要的易損件、常用件的備件庫存及購置渠道。五是正確有效運用設備保養、維修手段,科學地對在用設備作出技術經濟分析,合理確定對設備的投入。
2.加強設備綜合管理是提高設備利用率的基礎。一是加強前期管理,嚴格把關,給設備的使用、維修、保養創造一個良好的“先天”條件。選購設備做到生產上適用、經濟合理、技術先進、運行可靠、維修方便。二是對每道工序的設備加工質量分析和統計,不斷改善和提高設備的性能、精度和效率。設備修理嚴格按照修理規范、技術標準進行。在設備修理中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把修理與改造、挖潛、增效結合起來,達到縮短修理周期、降低成本、保證質量的目的。三是廣泛開展設備點檢,在采用設備狀態監測、故障診斷等技術的基礎上,堅持以狀態維修為主的維修方式,努力縮短停修時間,降低修理成本。
3.建立嚴格考核、全方位的約束激勵機制,認真落實崗位質量責任制。我們從基礎工作入手,加大設備管理工作力度,實行設備專業技術人員分片管理,責任落實到人。各分廠、車間都設專業技術人員負責管理,并以強化監察、嚴格管理為原則,以設備保養、潤滑、操作、交接、安全為主要內容,加大設備現場管理檢查考核力度。同時堅持“點檢”、“巡檢”、“定檢”制度,嚴格按照“三好、四會”、“兩定、三包”的標準執行,規范設備保養內容,明確保養分工,確定驗收標準,不斷提高設備使用質量和養修能力。
4.加強設備資產管理,提高設備運營效率。應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加強管理、盤活存量資產,不斷提高設備資產運營效率, 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針對不同設備的有形、無形磨損狀況,適時進行技術改造。對閑置設備應及時調劑,以利于設備資產發揮最大效益。如最近我廠動力分廠熱電站閑置的10t天車,經現場考察和實際測算認定仍可使用,便調到轉向架分廠,既提高了設備利用率,解決了生產急需,又盤活資金30余萬元。
5.加強制度建設,確保生產設備安全正常進行。建立健全設備修理質量檢查驗收制度,設專門檢驗人員,按修理規范嚴格把關,對驗收不合格的設備不準交付使用。提高企業技術裝備的整體素質,保證正常生產經營必須的維修費用,切實加強設備維修費用的管理,加強監督,杜絕挪用和浪費現象。重視設備修前預檢和配件準備工作,避免因設備大修、項修的修前預檢和修換件準備不到位,出現延長停修時間和加大修理成本的狀況,保證設備修理質量,使設備處于完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