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喜鳥鐘情國產縫機背后
國產縫制設備企業近幾年似乎處于一個頗為尷尬的境地,一方面縫制設備企業如雨后春筍般不斷“長”出,另一方面,它在國內市場中仍然是中小型服裝企業選擇的對象,而對于國內資金雄厚的知名服裝企業來說,它常常處于一個被遺忘的角落。因此,當報喜鳥集團下屬的上海寶鳥服飾有限公司今年大規模選購了一批國產設備的消息不脛而走時,在一部分人暗暗為“支持國貨”的報喜鳥集團叫好之余,更多的人卻納悶,作為國際知名的報喜鳥集團,其資金雄厚,一貫使用進口設備,為何今年卻選用國產設備?帶著這個疑問,記者采訪了上海寶鳥公司生產管理部門經理謝尚駕。
務實為本 主動出擊
謝尚駕用簡短的兩個字解開了記者心中的謎團———務實。原來上海寶鳥公司于今年開辟了一條新的生產線,需要采購一批新設備,以低端設備為主。是一如既往地選擇進口設備還是另起爐灶改用國產設備,讓領導們費了不少心思。國產的低端設備性能跟進口設備不分上下,服務周到在公司早有所聞,但因為從來沒有合作,心里沒底。公司抱著希望派人到國內知名縫企探個究竟,走訪了多個企業,就連今年的CISMA,公司領導也沒放過。這番打探讓公司領導們大開了眼界———國產設備發展竟然如此神速。最終,公司拍板,決定購買國產某品牌的縫機。“這次我們選購機器本著務實的態度,主要引進了平縫機、鎖邊機、套解機等低端設備,性能跟進口設備差不了多少,且服務周到,價格便宜。”謝尚駕給記者算了一個最直接的帳。 據了解,企業在購買機器時一般是不帶配件的,一臺機器,不論進口還是國產的,使用兩三年后就會磨損,然后進行維修或者更換配件,國產配件比進口配件便宜五、六倍,并且當天送貨,而進口配件送貨周期少則一到兩個月,多則五到六個月,若選用進口設備,不僅多花錢,有時會耽誤工時,影響生產效率。“目前國內高端設備的技術還未達到國際水平,只能靠進口,對于國產的平縫機等低端設備不論質量、性能還是服務都已達到我們的要求,像這樣好的本土資源優勢不利用太可惜了。”謝尚駕說。
國產縫企 應運而上
這次國產縫企與寶鳥公司的合作中,寶鳥公司占主動。這也說明像寶鳥等知名服裝企業已開始看好國產設備了。國產縫企若想在國內市場中占據更大份額,并普及到中小服裝企業之上的大型服裝企業,特別是知名品牌企業中去,那就要變被動為主動,充分發揮本土優勢,取長補短擴大自己的國內市場,如產品研發、品牌推廣、以優質的服務來增加產品的附加值等。
中捷公司總經理李瑞元曾在杭州的商貿委會上說過:“我們現在要做的是讓最大的服裝廠家來了解我們的產品,讓他們關注我們的機器”。杰克公司也正不斷地擴充自己的研發隊伍,積極聘請外籍專家和特聘專家的加盟,加快了企業科技化、信息化的步伐。不僅僅是它們,其他的縫紉企業也都以不同的方式努力提高產品質量,打造企業品牌,以提高在服裝企業中的美譽度。
服裝企業 理性擇機
上海寶鳥公司的舉措從一個側面說明了越來越多的大型服裝企業渴望對國產縫企有進一步的了解。它們選擇設備時不再一味青睞高價的進口設備,而是逐步走向理性,以市場為導向,仔細核算自身的成本,對設備的選擇越來越基于企業發展的實際。
這次與國產縫企合作中,寶鳥公司感到非常滿意,不論售前的產品演示、功能介紹、售中的試用還是售后的維修、更換配件等服務,企業做得盡善盡美。“我對國產的品牌機器很有信心,隨著國產縫企研發能力的提高,以及國外品牌國內加工的現象為帶動國內設備企業的發展、促進信息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契機。畢竟本土優勢是強大的。”談到對國產設備的發展前景,謝尚駕顯然頗為看好。在他看來,國產縫機將被越來越多的知名服裝企業所選用,服裝企業購機的理性時代已經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