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并購潮中五大看點
物美集團與美廉美公司“美”“美”聯合,華平投資入股國美電器,最近又盛傳家得寶收購東方家園。剛剛進入狗年,零售企業就動作頻頻,足見我國零售企業競爭之激烈,已到了分秒必爭的地步。
2006年是我國零售業全面對外開放的第二年,國內外零售企業在經歷2005年的觀望及試探后,2006年它們之間的競爭將更為激烈,兼并擴張大戰在所難免,但部分零售企業將因此更具投資價值。
看點一:強強聯合
以往我國零售企業之間的并購多為“大魚吃小魚”的模式,但目前來看,以這種方式擴張速度似乎慢了些,因此“強強聯合”正成為零售企業迅速擴張的新趨勢。在經歷了近1年的磋商后,2005年12月最后敲定由百聯集團、上海物資集團和大連市國資委三方共同出資成立大連大商國際,百聯集團為實際控制人。從2005年中國連鎖百強的排名來看,百聯集團和大商集團分列第一和第二名,此次強強聯合使百聯集團和大商集團的老大地位更加穩固。最近物美與美廉美的聯合,也是強強聯合的典范。在短時間內連續出現兩大強強聯合收購案例,使我們不得不相信我國零售企業已進入強強聯合的時代。
看點二:二級市場舉牌
2005年我國零售業上市公司中的南京中商、南京新百、百大集團及鄂武商先后在二級市場被舉牌,標志著零售業公司重組方式正在發生轉變。由于零售業上市公司的股權比較分散,因此從二級市場上通過舉牌的方式收購上市公司成為零售企業并購的新形式。從舉牌的公司來看,雨潤集團、銀泰系、金鷹系均有房地產方面的投資,對百貨零售企業商業地產被低估的現象早已察覺,因此,通過在二級市場舉牌的方式收購處于城市黃金地段的零售業上市公司,比通過其它方式收購更為直接。股權分置改革也為舉牌公司提供契機。舉牌公司在此時收購上市公司可以達到“進可攻,退可守”的目的。通過舉牌擁有較多流通股,在股改方案表決時就有發言權,甚至有“一票否決權”,因此可以在和上市公司談判中占有主動地位。股改方案通過,舉牌公司可以獲得上市公司支付的對價。股改完成,非流通股比例降低,舉牌公司控股比例提高。舉牌公司既可以選擇繼續持有,也可以選擇拉高股價后出貨。因此,2006年在尚未股改的零售企業中,有些公司仍有被舉牌的可能。
看點三:多業態經營
近幾年零售企業擴張從業態發展來看,實現了“縱向擴張”到“橫向擴張”的遞進。“縱向擴張”是指零售企業在同一業態下,通過連鎖方式進行擴張。而“橫向擴張”則是指零售企業進行多業態經營,并且在多個業態下同時擴張。“百貨+超市”成為多業態經營的首選模式。近幾年百貨零售企業在經過一系列調整后已經逐漸走出困境,經營狀況有所好轉,很多企業都開始嘗試連鎖百貨的經營,嘗到連鎖經營的甜頭后這些企業開始向多業態經營的方向發展。2005年,王府井百貨這一老牌百貨類企業也按捺不住了,以875萬美元收購北京首聯商業集團原持有的“7-11”北京公司25%的股份。王府井百貨通過收購的方式進入便利店業態,而且選擇了具有很高知名度的“7-11”公司,表明王府井百貨想利用品牌優勢,在便利店業態經營方面有所成就。
看點四:海外試水
2005年歲末,北京華聯以400萬新元(約2000萬元人民幣)從新加坡知名地產商嘉德置地手中成功購得新加坡西友百貨,這是繼1999年天客隆在莫斯科開店后,第二家在海外開店的中國零售企業。此次北京華聯進軍新加坡市場,得到業界高度關注,北京華聯方面對此信心十足。2006年,在北京華聯的帶領下,會有更多企業選擇海外開店。
看點五:國外基金入股
我國零售行業的迅速發展已開始得到世界的關注,國外投資基金開始通過入股方式進入我國零售企業。美國華平投資入股國美電器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通過合作,我國零售企業可以獲得繼續擴張的資金,而國外投資基金可以獲得收益,實現雙贏。具有專業投資水平的國外投資基金入股我國零售企業,表明我國零售企業目前極具投資價值。
北京證券齊欣 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