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企業迎接卡車重型化趨勢
面對重卡市場大噸位、高功率的“大勢”,國內零部件企業并非無動于衷,一些企業已經開始積極行動。
一汽錫柴作為重型發動機生產企業,率先取得突破。通過與奧地利AVL公司合作,一汽錫柴在2004年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奧威”CA6DL四氣門大功率柴油機,功率覆蓋260馬力-350馬力(190千瓦-257千瓦),排放達到歐Ⅱ標準,采用電噴技術,達到歐Ⅲ標準,并具有歐Ⅳ潛力,油耗僅為195g/kW•h。
2005年7月,上海日野P11C歐Ⅲ發動機批量投產。因此,上海日野成為國內最早批量生產歐Ⅲ大功率發動機的廠家。據該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上海日野發動機有限公司把握國內卡車重型化的趨勢,當初確定的引進產品就是功率在300千瓦以上的大功率發動機。雖然國內能夠生產300千瓦以上功率發動機的企業很少,而且并未達到量產,但是,上海日野相信大功率發動機符合市場發展趨勢,并用1年多的時間精心做好生產準備。考慮到當前的市場接受能力,上海日野推出的第一款產品功率略小一些,為240千瓦-280千瓦。
車橋和變速箱行業一些企業同樣有所準備。中國齒輪專業協會秘書長王聲堂表示,近幾年來,隨著國內高速公路和物流業的快速發展,15噸以上的重卡發展很快。大噸位、高功率將是今后重卡發展的必然趨勢。經過10多年的發展,國內的變速箱和車橋行業形成了一批骨干企業。這些骨干企業對卡車重型化的趨勢還是有一定準備的,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一些骨干企業開始有意識地對自己的供應商進行整合,組織自己的產業鏈,聯合開發;二是通過實施采購標準、配套標準等一系列措施,來提升自己與配套企業的技術水平。
“雖然自主品牌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但還是很有希望的。”王聲堂秘書長對于國內的自主品牌企業能否跟得上市場形勢持樂觀態度。
一些企業通過技術引進和合資來更好地應對市場的變化。面對重卡市場對更大扭矩、單級減速橋需求的增長,陜西漢德車橋公司與德國MAN公司在2004年簽署了長期戰略合作協議,引進MAN F2000系列重卡車橋技術,全力消化國際領先的MAN F2000系列重卡車橋技術,完成MAN485、MAN425單級減速橋的開發,并實現了批量生產,以更好地滿足中國重卡車橋從斯太爾平臺向上提升的技術要求。
立志要打造中國最大最強重型變速箱生產基地的陜西法士特瞄準重型卡車變速器齒輪熱銷的市場機遇,于2003年底聯手美國伊頓公司,成立了由美國伊頓公司控股、陜西法士特公司參股的伊頓法士特齒輪(西安)有限公司。該公司以生產變速箱成品為主,需要大量的齒輪配套,于是,陜西法士特獨家投資5億元,緊挨著合資公司成立了西安法士特汽車傳動有限公司,規劃年生產齒輪約350萬只(可組裝變速箱15萬臺)。西安法士特汽車傳動有限公司已于2005年9月全面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