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機工業獲強大支撐未來研發應著眼海外
“兩年多來,我國農業機械的總體科技水平提升比較快,但由于國產農機設備主要供給國內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其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不小的差距。”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副理事長李金生這樣描繪近年來我國新型農機裝備的發展軌跡。
李金生表示,國務院日前出臺的裝備制造業振興規劃明確表示,要大力支持種植業和農產品加工,加上國家今年計劃安排的100億元農機具購置補貼,這些都將為我國農機工業的快速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撐。
農機技術水平不斷提升
2006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其中有關農業機械發展目標的描述是:發展新型、大馬力農業裝備,提高大馬力拖拉機、半喂入水稻聯合收割機、玉米聯合收割機、采棉機等國產化水平和技術檔次,改變目前125馬力以上拖拉機、新型農業裝備主要依賴進口的狀況。
為加快上述農機裝備的國產化進程,2008年財政部發文列出了可享受退稅政策的進口關鍵零部件目錄和退稅年限。從當年1月1日起,對國內企業為開發、制造新型大馬力農業裝備而進口的部分關鍵零部件(如變速箱總成、前驅動橋總成等)所繳納的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實行先征后退政策。同時,自2008年3月1日起,進口履帶式拖拉機、半喂入水稻聯合收割機、采棉機等一律停止執行進口免稅政策。
依托上述多項金融財稅政策扶持,國產農機裝備的技術水平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以主要用于大型農場和農墾作業的大馬力拖拉機為例,第一批“走出”國門的國產180馬力拖拉機就是中國一拖集團公司生產的。在福田雷沃重工,國產265馬力大型拖拉機目前已經實現批量化生產。這是該公司在具備自主知識產權整車技術的基礎上,通過整合多國零部件資源研制而成的高技術含量拖拉機,它不僅填補了我國農業裝備領域的空白,而且改變了進口品牌長期壟斷國內市場的局面。
盡管國產大馬力拖拉機的整體水平在穩步提高,但其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尚存在不小的差距。在李金生看來,這些差距主要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一是現代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水平不高,例如自動控制技術、工況監控技術等;二是包括大型離合器在內的一些關鍵零部件仍然依賴進口。
采棉機主要應用在新疆地區。隨著2007年貴航集團和兵團農八師聯合研制的采棉機在新疆各地開始作業,國外采棉機壟斷我國市場的格局從此被打破。據統計,去年我國共從美國引進了362臺采棉機,同時進口了30萬個摘錠件。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國已經實現了摘錠件的自行仿制。
對于半喂入水稻聯合收割機,李金生表示,由于我國的水稻種植大多是農戶經營,與日本情況類似,因此這類設備目前主要依賴中外合資企業和日本獨資企業供給,日資品牌在我國擁有較大的市場份額。
“由于我國單戶土地經營面積不大,所以目前國內主要使用三行玉米收割機,最高是四行的。”李金生坦言,像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已經開始運用直接脫粒的玉米收割機,而后者將明顯提高工作效率和綜合效益。
受制于資金和需求困局
談及我國新型農機裝備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障礙,李金生認為,一是目前我國農業生產尚未達到規模化經營的發展階段,這種基本國情決定了國內農機裝備需求量較少;二是農機裝備購買資金缺乏;三是農業機械企業屬于微利企業,而包括技術、人才、材料和設備在內的新型農機研發投入甚至高達幾百萬元,高額的研發資金使得國內農機企業無力承擔。
按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要求,2009年我國將進一步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中央計劃安排補貼資金比2008年增加60億元。據悉,百億元農機具購置補貼實施范圍將覆蓋全國所有的農牧業縣和農場,補貼機具種類由原來的9大類18小類擴大到12大類38小類,幾乎涵蓋了全部主要糧食生產機械。
李金生對此表示,百億農機補貼對于我國新型農機裝備自主研發的支撐作用有限。“基于國情考慮,我國農機具補貼的對象主要是中型機械,至于國外先進的農機設備,即使進行補貼也買不起。”據了解,我國農機具購買者的95%是農民個體,而國營農場、軍墾農場和新疆建設兵團等的需求量只占2%~3%。”
以外需合理引導農機研發
李金生表示,由于農業機械屬于應用型技術,受經濟效益和市場需求的影響比較大,考慮到目前中國的國情和國內需求幾近飽和的情況,今后農機設備研發的重點應該放在國外,進而有針對性地挖掘國際市場空間。
舉例來說,由于國內使用空間狹小,目前我國國產180馬力拖拉機主要出口巴西、烏茲別克斯坦和格魯吉亞等國家。難能可貴的是,福田雷沃重工開發的265馬力大型拖拉機,憑借自有核心技術和不到國外產品一半的價格,已經成為國際主流大馬力拖拉機市場中性價比最高的產品之一。
據了解,2008年我國累計完成農機出口總值64.88億美元,同比增幅超過50%;共進口農機約13億美元。李金生表示,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今年我國農機進出口將雙雙出現回落。
據中國農機協會預計,2009年我國農機工業出口總額達到50億美元;其中,大中馬力拖拉機出口數量約為22萬臺,與2008年基本持平,而100馬力以上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出口將分別超過1萬臺和8萬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