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還寒廢鋼能否“震后重生”
陽春三月,又到了春暖花開、外出踏青的好季節,但對于做鋼鐵生意的商家來講此刻并沒有心情享受這美好的季節,因為對于鋼鐵產業來講并未迎來回暖,反而出現了“倒春寒”,尤其是三月上旬的大跌,仿佛一場小地震,使得整個行業措不及防,廢鋼同樣難逃出此劫,跌勢洶涌,我們從圖一可以明顯看出,各敏感市場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幅度較大的屬浙江陶莊以及山東陶城,跌幅達到100元/噸左右。而鋼廠調價方面同樣可以從表一中直截了當的看出,多數鋼企跌幅同樣也達到100以上,其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其他城市也有跟跌的情況。而鋼企如果迅猛的下調采購價格可謂是這幾年也難得一見。盡管商戶們對于低迷的行情心理上已認可,但如此跌幅仍超出他們心里的承載能力。對于超跌后市場的走勢,商家更是疑慮重重,會“余震不斷”還是會“震后重生”呢?
首先持續深跌幾率已不大。上旬一系列的下跌其實是由宏觀利空消息所致,但是筆者以為市場的反應著實有些過激,首先年后部分市場并沒有完全啟動,如此一跌導致交易量直線回落,二三線鋼企都開始出現停收停產的現象,大戶、場地停收現象更是頻頻出現。雖存在個別大型鋼企到貨增加的情況,但多數廠家都是維持低庫存,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利空消息不斷被消化,鋼企在恢復正常生產之后,對于原料還是存在一定的需要,在政策、需求不給力的情況下,資源還是存在一定的支撐。而且在深跌后的近幾日少數市場以及鋼企馬上出現小漲是最直接的證明。
其次行業發展困境仍難突破。當前整個鋼貿領域資金面緊張、鋼企成本及環保壓力太大、鋼材供大于求的宏觀背景長時期內難能改變,且短期內基礎建設、房地產、制造業增長的力度將持續偏弱,在種種制約下,傳統的“金三”已然“風光不再”。因此整個產業從原料到成本價格上想要有一個質的突破,可以說是完全不可能,所以市價要修復到跌前的價格暫時很難達到,各個方面的均無支撐。
從以上兩點可以看出,短時間內市場處于深跌后的調整修復期,價格上面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突破,即便有一些二三線鋼企開始上調采購價格,但在大鋼企不動的情況下,也難形成氣候,基本上難以改變當前的低價弱勢的格局。而長期的行情筆者以為還是由供需決定的。所以成品方面一要關注鋼材產量情況;二是需求的釋放情況;而廢鋼本品種要持續關注大型鋼企庫存以及到貨情況。在熊市里,想要利益最大化,這種情況已很難把握,只有穩打穩做,才能熬過陣痛期待到鳳凰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