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傾銷案之后的中國光纖產業
持續1年半之久的“光纖反傾銷案”已經過去一些時間了,然而現在看來,我國電信領域內第一個反傾銷的官司對于我國光纖產業來說象征意義遠大于實際意義
光纖價格不升反降
5年前,記者曾作為一名工程技術人員切身感受過光纜的珍貴與稀缺。記者當時所在的工程施工單位為了一盤哪怕是1公里光纜也會動用各方面的關系,使用各種手段,先付款后提貨的情況屢見不鮮。那時的光纖光纜廠商真可謂是風光無限,到哪都是“爺”。然而正是這種虛假的市場需求和盲目投資給了整個光纖產業以近乎致命的打擊,伴隨著網絡泡沫的破滅,光纖產業一片蕭條,元氣大傷。
我國的光纖產業所受到的網絡泡沫的沖擊最為嚴重,眾多的光纖光纜企業都在苦苦支撐,甚至有些廠商已經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在基本沒有什么大的市場需求情況下,光纖的價格便成了光纖光纜企業唯一救命稻草。然而就是這個唯一的希望也被美、日、韓價格低廉的光纖的大量涌入給無情打碎。
“谷賤傷農”,為了生存,國內光纖廠商不得已拿起法律的武器向外經貿部正式提交對美、日、韓的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注: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光纖,約占全部光纖用量的7成左右)實施反傾銷調查的申請。商務部于2003年7月1日發布立案通告開始反傾銷調查。
2005年1月1日,持續1年半之久的“光纖反傾銷案”終于謝幕,按照商務部的終裁結果,除了美國康寧免于征收反傾銷稅外(其終裁傾銷幅度為1.51%),韓國LG電纜(現為韓國LS電纜)和大韓電纜下屬的OPTOMAGIC的傾銷幅度分別被定為7.01%和13.72%,產品存在傾銷,將對其產品征收相應幅度的反傾銷稅,期限為5年。而拒絕商務部實地核查的其他國外企業繼續被課以46%的傾銷幅度。對于終裁結果,LS電纜中國區總裁具滋殷表示,LS電纜能夠理解中國光纖企業這一做法,也完全接受商務部作出的終裁決定和處罰。
雖然美國康寧公司被裁定為存在微量傾銷幅度,免于征收反傾銷稅。但總體上講,國內的光纖廠商還是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以勝利而告終。“光纖反傾銷案”終裁后,許多小的國外光纖廠商選擇了退出中國市場,國內光纖廠商的春天似乎就要來臨。
然而,讓國內光纖廠商沒想到的是“光纖反傾銷案”之后的光纖價格不但沒有上升,反而一降再降。現已達到歷史最低價,普遍低于100元/km,危機依然在延續著。這一意外現象讓國內的光纖廠商和專家學者陷入深思之中,“光纖反傾銷案”的真正意義到底有多大?光纖價格為什么會出現不升反降的情況?我國光纖行業的出路何在?
市場供求嚴重失衡
目前我國光纖市場的年需求總量(包括多模光纖)保持在1500萬芯公里的平穩狀態,未來幾年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信息產業部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劉有信指出,從建設領域看,未來光纖市場主要增長空間在4個領域:城域網/接入網、NGN、3G以及長途和本地傳輸網絡,而這4個領域或多或少地都存在一些不確定性。
城域網和接入網是需求的主體,也是光纖廠商最看重的領域,特別是 FTTH。但FTTH尚處在試用階段,由于多種原因其發展并不樂觀,至少在3~5年后才能開始普及推廣,真正普及估計得到2015年前后。
NGN的部署也被光纖廠商寄予厚望,更高速率、更大容量的NGN是建立在高速、超長的光傳輸系統基礎之上的,對新型光纖將提出更多的需求。但目前NGN尚處在初級階段,即新型基礎元器件、模塊的研發和系統實驗階段。規模部署還有一段時間。
3G網絡的建設是光纖市場另一增長領域,在牌照發放后的幾年內(何時發放尚不確定),3G網絡的敷設會使光纜的需求量有所增長,但不會很大。因為處于資金壓力之下的運營商會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提高效益。
長途和本地傳輸網絡主要是補充完善,這本身市場就沒有多大,而且光纖傳輸復用技術從長途網到本地網的實用化推進,又為運營商提供了可節省光纖敷設量的技術選擇。
另外,從國家宏觀控制來看,國內電信固定投資已連續5年超2000億元,從今年開始可能會減少投資,而且電信運營商已從擴張型競爭走向效益型競爭,光網絡建設已理性回歸。基于以上因素,劉有信認為今年以及未來幾年,光纖市場上不會出現很大的需求,能保持當前的水平已經不錯了。
北京電鐵通信信號勘測設計院高級工程師陳惠民也基本贊成劉有信的觀點,但他補充指出業界必須注意這樣一個現象,國家為了避免過度的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已經提出了各大運營商共享資源的要求。他認為資源共享的要求在國外也許很難實施,但在我國政府既然有了這種要求就能實現。他個人也覺得,中國光纖市場的需求至少在未來5年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而反過來讓我們看看國內光纖市場的產能,國內拉絲能力大約600萬芯公里,光纖產能大約為4000萬芯公里,幾乎是市場需求的3倍。而且有消息稱三星光通信在海南工廠的光纖生產線已增設20條,這的確是一個不太明智的決策,對于我國的光纖市場來說也可謂雪上加霜。退一步講,對于一個供給是需求2~3倍的市場,即便需求每年上升10~20%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供求關系,光纖行業應該看到并承認此現實。
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當初國內廠商為了抵制國外光纖的入侵提出了反傾銷調查的申請,希望通過“游戲規則”來保護自己,給自己一次重新雄起的機會。“光纖反傾銷案”真能拯救我國的光纖產業嗎?答案是否定的。
在嚴重的供求失衡面前,“光纖反傾銷案”的作用也顯得蒼白無力,它無法解決光纖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價格下降在所難免,整個光纖行業依然處于單純拼價格的過度競爭狀態,生產企業生存艱難,行業處于集團化整合與洗牌的過程中。還有,反傾銷案也阻止不了國外廉價光纖的涌入,國外光纖廠商通過在我國設廠、與國內廠商合作以及直接出售光纖預制棒等方式照樣可以進入國內光纖市場,而這只能使光纖價格變得越來越便宜。
另外,反傾銷案可能對那些實力相對較弱的且光纖生產不是在我國完成的光纖廠商形成打擊,但對于美國康寧、LS電纜等大的光纖廠商來說受損的僅是皮毛,而這些廠商在我國光纖市場占有很大的市場份額。特別是康寧公司,其幾乎所有的光纖都是在國內進行生產的,即使裁定其存在傾銷,它也不會在經濟上有什么大的損失。另外,據LS電纜海外事業本部黃淳哲部長的介紹,LS電纜在天津、青島和大連等地都有自己的獨資或合資工廠,而且還投巨資在無錫建成了LS工業園。雖然這些工廠主要是生產電纜產品,但LS電纜也不是沒有把光纖生產帶到中國的可能。也難怪一國內光纖廠商代表無奈地表示:“我們用了反傾銷的規則,到頭來卻沒有享受到反傾銷的好處。”
在日前召開的“中國國際光纖光纜、電線電纜發展與應用高峰論壇”上,商務部研究院WTO研究中心副主任呂博指出:“反傾銷是把雙刃劍,有時候其消極作用要大于積極作用”。反傾銷可能對一方形成保護,卻浪費了雙方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從而錯過很多市場機會,最重要的是反傾銷妨礙了自由貿易的正常進展。他認為國內光纖廠商發起的反傾銷訴訟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光纖產業所面臨的種種問題,也不能幫國內的光纖廠商擺脫困境;而且放在全球貿易的大背景下,“光纖反傾銷案”毫無值得興奮之處。
當然,不是說“光纖反傾銷案”毫無意義。我們都知道國際上每發起7起反傾銷訴訟,就有一件是針對我國的,我國是反傾銷法的最大受害者。當我們自己遭遇不正當競爭的時候,勇于拿起“反傾銷法”這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利,本身就具有重要意義。它標志著我國光纖產業正在逐漸走向成熟,中國光纖企業已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和生存能力。
在光纖通信市場“滾爬跌打”的陳惠民則認為:“光纖反傾銷案對中國光纖纜行業還是有積極意義的。我們看到,當初光纖價格快速下降的確是與進口光纖傾銷的帶動作用有著密切關系。光纖反傾銷案作用是阻止了光纖傾銷對光纖價格市場的推波助瀾的作用,這應該是促使光纖市場競爭走向正常化的必然步驟,當然不是充分步驟。事實上,在光纖反傾銷案實施之初,還是出現過短暫的價格平穩期。”他還指出,“光纖反傾銷案”是中國加入WTO后光纖光纜行業參與國際競爭的一次演習,對整個行業成長有著積極影響。
探尋新的出路
“光纖反傾銷案”拯救不了國內的光纖產業和廠商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那么我國的光纖行業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業內專家學者紛紛獻計獻策。
呂博認為造成我國光纖行業目前的這種困難局面,有外部因素使然,但主要還在于我們行業自己;一個成熟的光纖市場,應該不超過10家光纖廠商,其中有實力的也就兩三家,國內光纖行業應加強整合以形成幾個龍頭企業。他建議那些沒有競爭優勢的小企業要與大企業聯合,一味的固守只會帶來被淘汰的命運。
陳惠民認為許多光纖光纜廠商還都寄希望未來光纖市場需求會出現非常大的提升是不現實的,他指出:“任何一個產業,都有一個從高速發展期到平穩發展期的過程,中國光纖光纜行業已經進入到了平穩發展期,寄希望于未來光纖光纜市場發展有持續大幅的增長的機遇將微乎其微。現實的出路只有兩條,一是壓縮產能,把生產能力減下來,而這只有也應該通過削減小企業數量來實現;二是走出國門,向國際市場要需求。企業內部應該細化分工,控制產能,練就內功,提高效益,只有這樣才能從單純價格競爭中走出來。” 他特別強調,向外突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東南亞、南美和俄羅斯是大有可為的地方,這些地區的通信產業還處在上升期,當地也沒有大規模生產光纖的企業。據稱,仿照華為和中興靠海外市場來度過電信寒冬的方式已經是眾多國內光纖廠商的一致看法。
而劉有信則認為單靠企業本身個體的力量很難達到目的,應該像日本開發VAD制棒技術和韓國開發CDMA技術那樣,要借助于國家的力量, 加大投入,集中人才,突破制棒技術(包括光子晶體光纖等新型光纖),只有這樣我國光纖產業才能形成強大的競爭力。另外,他認為行業協會的作用也不可小視,并建議以大局為重鏟除小山頭,建立全國統一的線纜協會,加強與政府的聯系,規范行業行為,提高線纜行業的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清華大學范崇澄教授指出:“如果把光纖僅用作信號的傳輸,那是沒有多大市場的。光纖行業應在高精密度光纖的研制上下功夫,使光纖能應用到其他領域,比如系統芯片和傳感器。這時的光纖價格預計將是普通單模光纖的
1萬倍。據范崇澄教授告訴記者,這看起來似乎有些神奇,但并非不可行,清華大學已經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階段性進展。當然,光纖在非傳輸領域應用的市場空間到底有多大,也受到部分專家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