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國船舶利潤勁增
年報顯示,中國船舶(600150)2008年營業收入276.56億元,同比增長47.98%;凈利潤41.6億元,同比增長48.63%;基本每股收益6.28元。公司擬每10股派10元(含稅)。
2008年是中國船舶實現中船集團民品業務集中上市后的首個完整會計年度,也是世界船舶市場發生劇變的一年。前三季度,世界船舶市場持續了高度興旺的態勢,但9月份世界金融危機的爆發致使船舶市場急劇轉冷,訂單大幅度減少,中國船舶由此經歷了同一年的“冰火兩重天”。
中國船舶2008年現金流量同比下降了67%,為26.22億元。公司解釋稱,受全球經濟危機影響,2008年新承接訂單量下降,簽約款減少;同時由于上半年鋼材等主要原材料價格上漲,公司進行了一定規模的存貨儲備。
中國船舶稱,從造船市場看,船東目前繼續觀望,后續定船熱情受航運業蕭條及融資困難等因素影響暫時仍顯不足,新船訂造停滯狀態可能持續到整個上半年,這將直接影響到全年下單總量。因此,2009年公司的關注焦點將從接單轉向力保手持訂單的“順利履約”。
不過公司和相關專家均表示,受益于企業規模和技術實力,尤其是國務院剛剛通過的《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及其一系列積極支持政策,將為公司與中國船舶工業戰勝危機、穩定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值得注意的是,《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特別提出,到2011年,中國船舶工業將發展“兩個龍頭企業”,其中之一就是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
據中國投資咨詢網發布的《2009-2012年中國船舶制造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從近十年中國造船業占世界造船市場份額的變化可以看出,中國造船業在全球市場上所占的比重正在明顯上升,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而國際制造業的產業轉移趨勢是中國船舶制造業發展面臨的最大機遇,在“十一五”期間中國造船業將對韓、日的領先地位形成有力地的挑戰。但設計能力落后、配套產業發展滯后將是制約行業發展的主要瓶頸。
在短期內,國際及國內水運市場的繁榮為行業增長提供了有力地保障,而油價的持續高位運行以及鋼鐵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則構成了行業運營的主要壓力。國際產業轉移的趨勢已經把造船業的巨大機遇展現在中國企業的面前,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如何規避各種風險,如何把握機遇,是與企業發展命運攸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