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產權交易花紅果碩
———訪市國資委主任、市產權交易中心主任魏湘江
近幾年,我市加快了國有企業改革步伐,國有產權交易十分活躍。2004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建立市產權交易中心,市直所有處置的國有資產必須納入到產權交易中心進行集中統一、規范有序地交易,確保公開公平公正,構筑了一道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堅實屏障,達到了改制企業資產增值保值的目的。近日,記者專程采訪了市國資委主任、市產權交易中心主任魏湘江。
魏湘江說,國有產權進入產權交易中心公開交易是為了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讓改制企業資產成功變現并增值。我市關于國有產權必須進入市產權交易中心的規定有很多,這些規定的制定都是為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如永政發[2004]2號《永州市市直國有工交企業國有產權轉讓實施細則(試行)》規定:“市國有產權交易中心是我市企業改革中企業產權交易惟一合法的管理機構和交易場所。”市財政局、監察局、審計局聯合發布的永財權[2003]6號《關于處置國有資產必須進產權交易管理中心的通知》規定:“經批準同意處置的國有資產必須進市國有產權交易管理中心進行交易,嚴禁場外交易。”永政辦發[2006]4號《關于市直國有工交企業改革有關政策的補充意見》規定:市直國有工交改制企業實行企業產權整體轉讓的(含土地、地上建筑物、附著物、機器設備和無形資產),如轉讓后不改變土地使用性質、繼續辦工業的,其土地出讓價格和處置方案由市國土部門研究提出意見并報市政府批準,由市產權交易中心組織出讓等等。
為什么要出臺這些硬性的規定呢?那是因為國有產權進入產權交易中心公開交易意義重大。魏湘江說,通過產權交易中心的規范運作和交易經驗,有利于防止暗箱操作,有利于減少交易糾紛,有利于加快交易速度;利用產權交易中心的信息網絡和客戶資源,有利于提高產權轉讓成交率,有利于通過市場發現價格,有利于通過市場發現戰略投資者。這兩年來,國有產權進入產權交易中心公開交易的效益日益突顯,也使得我市國有產權交易碩果累累。
一談到產權交易的成就,魏湘江興致勃勃地告訴記者,市產權交易中心自2004年初正式運作以來,實現規范操作和“陽光交易”,國有產權交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一是收益增加了。通過公開轉讓,總成交額5.07億元,總成交價比轉讓底價增加2530萬元。如冷水灘瀟湘飯店、萬利集團公司萬利市場門面、冷水灘耐火材料廠的廠房建筑等一批標的通過拍賣會上激烈的競爭,資產增值分別達55%、124%,為國企改革籌集了改制成本資金。二是費用降低了。中心成立前,進行一項產權交易的交易費用最高達到了交易額的17%。中心成立后,產權交易費用降到了交易額的3%以內。三是群眾滿意了。在產權交易過程中,市產權交易中心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做到了轉讓信息公開、組織競價公平、處理糾紛公正。在交易過程中,邀請轉讓單位職工代表參與監督,得到了廣大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四是想搞腐敗的人沒機會了。國有資產全部進入產權交易中心進行公開處置,切斷了權錢交易的紐帶,從源頭上預防了產權交易中的腐敗。五是經濟發展了。通過產權交易引進戰略投資者,恢復并擴大了生產,安置了職工就業,如冷水灘紡織廠、永州紡織廠、瀟湘集團等;通過產權交易破舊立新,促進了舊城改造和我市經濟發展,如金水灣購物廣場、舜德城市摩爾等的投資建設。(胡平奎 饒愛玲 )
來源:永州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