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車交易三大不規范行為及對策
-
總結二手車交易中的不規范行為有如下幾類:
不規范行為一:
不良二手車商隱瞞汽車真實狀況
目前二手車市場中,存在部分不良二手車經銷商為謀取暴利欺騙消費者,通過對里程較大磨損嚴重的車進行翻新、做舊工藝、簡單維修等手法,讓消費者無法得知該車的實際情況;隱瞞發動機、變速器、底盤等總程狀況以及在售后方面推卸責任。
不規范行為二:
場外交易造成套牌車泛濫
目前存在著大量場外交易行為。由于缺乏監管,這些場外交易往往導致非法車輛流入市場等現象,也造成了套牌車的泛濫。
不規范行為三: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目前二手車時常缺乏持有專業評估證的專業人員。目前的銷售人員往往只做到經驗評估,而缺少科學化、數據化的評估。
專家建議,在二手車交易過程中,引入公安部門和質量監督部門,確保交易的二手車質量合格過關。同時,也可以引入第三方鑒定機構,所出具的鑒定結果作為二手車交易后購買保險的憑證。設立法律法規,建立二手車交易的信息披露制度,保護二手車交易中人的權益也是規范二手車市場的重中之重。曾有業內人士分析,二手車交易從法律上講,是消費者與經銷商之間的事情,已脫離了與生產廠商的直接關系,法律應當規定經銷商在銷售二手車時,要向買方如實地披露有關二手車的一切信息,包括二手車的生產日期、使用里程、碰撞事故、重大維修項目等。雙方還必須簽訂買賣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