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銅產量或從停滯走向下滑
昨日有媒體報導江西銅業目前也開始減產,事實上江銅減產并非偶然。早在去年四季度江西銅業一名高層主管已透露,該公司2014年精煉銅產量可能再次持平,因廢銅供應吃緊。不僅如此,今年三月銅價大跌之際,江銅率先提出減產舉動。隨后江銅總經理又一而再的重申銅市將走向短缺,因冶煉能力增長有限、礦石供應增加以及廢銅供應短缺。種種跡象表明,中國銅產量已無法實現繼續增長。
今年3月以來國內各大冶煉企業減停產消息不斷。江西銅業、銅陵有色、金川集團、大冶有色、葫蘆島有色、錫業股份、清遠云銅等這些大中型冶煉企業均有減停產情況。原因也是五花八門:如檢修、經營虧損、原料短缺、政策因素等等。這里我們要重點提出政策方面。從一銅廠廠長處我們了解到,今年工信部公布的《銅冶煉行業規范條件》對這些銅冶煉企業的減停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規范》中要求新建和改造利用銅精礦和含銅二次資源的銅冶煉企業,冶煉能力須在10萬噸/年及以上。鼓勵大中型骨干銅冶煉企業同時處理銅精礦及含銅二次資源。現有利用含銅二次資源為原料的銅冶煉企業生產規模不得低于5萬噸/年。根據統計2013年產量在10萬噸以上的冶煉企業不足十五家,大部分企業均不達標,不達標的產能退出市場只是遲早問題。
海關數據顯示,中國5月廢雜銅進口量為30.32萬噸,較上月的31.96萬噸減少1.64萬噸,環比減少5.14%,而同比降幅16.31%。1-5月累計進口量為149.59萬噸,累計同比下滑13.44%。在我國三分之一的精煉銅加工原料來自廢銅,而其中70%廢銅依賴進口。銅研究小組認為,受青島港調查融資騙貸事件影響,未來兩月廢銅進口量預計仍難提升。且下半年開始,進口需提前報關,報關費用也有所上調。如此一來,精廢價差很難拉大,冶煉企業復產或增產意愿將受抑制。未來中國銅產量能否持穩已成問題,但可以確定再生部分銅產量必然下滑,這將長期利好國內銅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