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領軍人物關注可持續增長
可持續增長是時下的熱門詞匯。本月中旬,世界經濟論壇2010年新領軍者年會(第四屆夏季達沃斯論壇)在中國北方沿海城市天津舉行。作為年度最重要經濟高峰會議之一,推動可持續增長成為與會千余名經濟界領軍人物談論的話題,他們關心,在世界經濟前景不明朗態勢下,如何運用多種手段推動經濟增長以及可持續發展。
談到可持續增長問題,環保人士和絕大部分公眾首先想到的就是保護資源、環境,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但經濟界人士對可持續概念有著更多解釋。雀巢公司董事長包必達先生說,他關注的可持續增長問題不僅局限在環境保護上,也包括社會及經濟的可持續性。對企業家來說,首先要關注的就是經濟的可持續增長,而這種增長要建立在不損害環境基礎上。
包必達說:“可持續包括經濟、社會和環境,這是可持續增長的必要因素。對企業家來說,要保證經濟長期可持續性,這是首要的任務,沒有公司效益快速增長,無法做到對社會和環境負責。關于環境因素,比如水、能源、食物等,水是第一位的,如果我們仍不改變目前不當的利用方式,那就會造成不可持續狀況。”
包必達直言,人類目前對水資源的利用就非常不負責任。其實,包括水等自然資源的浪費、不科學利用已經對環境和經濟增長構成了威脅。中國經濟學家成思危在論壇上說,通過計算2005年經濟對環境所造成的損失發現,由于低能效、環境污染以及生態系統的破壞所帶來的環境成本大概達到GDP總量的34.5%。
充分發展、利用新能源無疑是推動可持續增長的必然選擇,“綠色經濟”或者“綠色發展方式”將為人類創造大量新工作機會,在不威脅后代發展的情況下獲得經濟增長。參加論壇的能源界專家們倡導發展包括太陽能、風能以及核電等能源。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就是中國一家有名的新能源企業,有近10年的發展歷史,該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施正榮說,各國政府已經意識到推動綠色經濟發展很重要,為行業發展提供更多補貼,而跨國企業也開始密切關注新能源發展。
施正榮說:“即便是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我們太陽能行業也僅有一個半季度下滑,現在已經復蘇,需求在增長。跨國企業在密切關注新能源發展,這是未來經濟發展新方向,包括LG、三星等都開始對太陽能、風能等領域進行投資,這意味著可再生能源已經很為很多跨國公司關注焦點。”
就中國而言,中央政府正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對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做出全面部署,包括要依靠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構建有利于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從根本上解決資源環境約束,提升國民經濟發展質量效益和國家競爭力。
波士頓咨詢公司董事總經理金偉棟先生認為,中國將要大力發展新興戰略產業,淘汰落后產能,這些宏觀經濟政策的落實將創造很多投資機會。對那些想在中國市場有所發展、壯大的企業來說,需要提前布局。
金偉棟說:“在轉型過程中,對所有內外資企業都存在著先有市場還是先有產能的問題,會涉及到投資時間問題。大家應該有長遠眼光,有信心,先期應該先投資,如果等市場機會來了再投資就晚了,這是戰略和戰術問題。要時時把握市場發展動態,關注趨勢怎樣了,消費者需求有沒有新的轉變。有這些理念的企業會更容易成功。”
很多與會企業家、經濟學家還認為,要獲得可持續發展,加強人才培養、造就高素質勞動力大軍、建設以可持續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同樣不可缺少。
對發展中國家來說,人才培養更有突出意義。印度一家企業負責人哈里?巴夏先生說,通過短期培訓工人,他們使行業內其他企業共享了人力資源財富。
哈里?巴夏說:“在印度食品工業,可以說是不缺工作機會,但缺少有相應技能的員工,每年需要12000人,但員工流失率很高,達到20%;加上退學率高、教育程度不高,88%的人會在離開學校后馬上進入社會,如何讓他們有相應得交際、技術能力?我們提供三個月培訓,讓他們獲得良好技能,提高再就業能力,這對整個行業、社會都有益處。”
美國杜克能源公司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吉姆?羅杰斯正在公司倡導一種“為了孫子、孫女”的項目。
羅杰斯說:“我們公司每個決定、行動都是基于可持續發展。很多決定是關于短期或者長期利益的,都會對可持續性有重要影響。首先就是確保決定與那些至關重要的環境、經濟發展和社會事務之間的關聯;其次是效率,我們的決定要更智慧地解決問題、使用能源;第三是平衡,我們在經濟效益和民眾、環境之間找到平衡;最后一點是,所有決定都是為了子孫后代。我認為如果我們的決定是基于長遠的,考慮到上述四個因素,那就是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和未來的電力供應方式。”
對企業來說,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挑戰,面臨著是獲得短期高額利潤還是長遠戰略利益的抉擇。但很多企業家說,他們已經在倡導建立可持續增長的文化企業,有的企業甚至成立了可持續增長委員會,對企業決策進行監督,確保發展會對企業利潤增長以及環境、后代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