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法排污成本再次提升環保費改稅豈是一字之差
Feijiu網資訊平臺: “對超標、超總量排放污染物的,加倍征收環保稅。最高按照當地適用稅額標準的3倍計征。”國務院法制辦日前就《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6月10日,國務院法制辦全文披露由國家財政部、稅務總局和環保部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征求意見稿)》,并限時1個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此次意見稿規定,對超標、超總量排放污染物的,加倍征收環保稅;對依照環境保護稅法規定征收環保稅的,不再征收排污費。
至此,近年被環保、司法等產學界人士持續呼吁的環境稅雛形確定,即將落地,同時亦為關心環保的民眾送了一顆定心丸——企業的排污行為將由此前的繳納排污費升級為繳納環境保護稅,由“費”變“稅”的轉變后,企業再有違法排污行為將涉嫌偷稅漏稅,須付出的違法成本再次提升。
其實,自2007年開始國家財政部、稅務總局和環境保護部就開始進行環境稅研究,對我國開征環境稅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了論證,提出了環境稅收制度設計方案及配套改革措施。從時間周期看,環境稅的提出到制定相比有法學專家提出的“立法十年”理論已屬高效。
清費立稅強制力度更大
事實上,設立環境保護稅是中央的一項既定部署。“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開征環境保護稅。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在部署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時,明確提出“推動環境保護費改稅”。《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將稅制改革重點鎖定6大稅種,其中就包括建立環境保護稅制度。
“環境保護稅法制定工作的推進,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和落實稅收法定的重要工作,也是全面推進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說。
環境保護稅是通過稅收手段將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社會成本內部化到生產成本和市場價格中去,再通過市場機制分配環境資源的一種經濟手段。制定環境保護稅法,目的在于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社會節能減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尖銳。尤其是一些地方,在發展過程中片面追求GDP,犧牲了環境,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稅收的強制性比收費力度更大,有必要清費立稅,通過環境保護稅法進行調節、約束。”劉劍文說。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征求意見稿)》規定,環境保護稅的納稅人,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以及管轄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對于納稅人的這個規定,主要是與排污費有關規定相銜接。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環境保護法規定,排污費的繳納人為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
“環境保護稅強調的就是‘污染者付費’和‘污染者擔責’的原則。”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所所長王燦發指出。
環保稅法出臺或早于預期
近年來,關于環境稅的爭議從未間斷,在國家“費改稅”的要求下,環境領域的費改稅也成為重要一環。但是,費改稅后企業的承受能力成為爭議的焦點之一。
有業內專家指出,征收環境稅的目的就是為了促進保護改善環境,促進企業節能減排,征收環境稅也就是給企業一個壓力。
一位環保領域的企業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以前大家都擔心,加了環境稅以后,對工業企業的成本會雪上加霜,尤其是我們現在經濟下行情況這么嚴重。我覺得環境稅是晚了10年,如果早10年,在當時我們經濟形勢很好的時候來推,效果會很好,現在確實壓力很大。”
不過,在原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看來,應抓住當前主要能源價格處于低位的有利時機,加快環境稅立法,盡快推進環境稅改革。
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賈康曾介紹說,近期和未來一段時間市場煤價油價的下行,使通脹壓力緩解,也提供了開征環境稅的重要時機。此時開征環境稅,企業更容易消化,因而環境成本上升帶來的企業運行成本上升,對宏觀層面整體經濟運行的影響也較小。同時,因為環境問題凸顯,民眾對出臺更多保護環境措施的呼聲很高,配之以公共宣傳,還可以更加突出環境稅對節能減排的促進作用。
關于環境稅的爭議時間比較長,雖然阻礙環境稅推進的一些“硬骨頭”還存在,但是從征求意見稿內容來看,有些分歧應該已經基本得到解決。劉劍文認為,按照中央部署2020年前《環境稅法》肯定要出來,但是環保稅法不會等到那個時候,可能最近2年內就會出臺。
將推動環境服務業發展
對此,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巡視員胥樹凡在日前召開的中國環保產業投融資論壇上強調,我國的環境管理手段上要由單一的超標罰款向超標罰款和排污征稅相結合轉變。企業排污濃度超標時要罰款,總量超標就要征收環境稅。
至于環境稅應該如何征收,胥樹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說,沒有總量達標,環境質量無法改善。“以后應該是根據環境容量計算企業的排污總量并核發排污許可證,企業在定量范圍內排污,按基本稅率征稅;超過定量排污就要超額征稅;少排污則減半征稅甚至減稅。通過經濟手段鼓勵企業減少排污。”
同時,博天環境董事長趙笠鈞也主張加大環境稅賦,倒逼產業升級。但他認為,征稅要基于第三方的環境監測和環境審計,同步啟動環境服務業的發展。不能由政府進行檢測、監測,讓政府選擇性執法。
征收環保稅能比排污費增加多少稅收?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進行的環境稅課題研究顯示,目前的環保稅內不包含碳稅,則每年征收額也將比排污費增加500億元左右。業內人士認為這部分稅收可以用來采購環保產品。
據了解,從2007年明確“環境稅”立法至“環保稅”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歷經8年。環保稅的制定可謂艱難。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蘇明指出,環境稅制缺失,導致我國環境經濟政策存在著制度性缺失,限制了稅收對污染、破壞環境行為的調控力度,同時也難以形成專門用于環境保護的稅收收入來源。因此,開征環境稅勢在必行。之所以稅種名稱從最初的“環境稅”到現在的“環保稅”,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介紹說,是為了更好地凸顯環保稅環境保護的目的。
按照程序,環保稅方案公開征求意見后,還將經過多方研討和修改,將成熟的方案提交全國人大,由全國人大最終立法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