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將在多個領域推廣PPP模式固廢處置遇發展新機
Feijiu網資訊平臺:6月23日,鄭州市政府印發《關于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的實施意見》,我市將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規范有序”的總體思路,改革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和投入方式,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建設方式多樣化、運營服務市場化的新格局,不斷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益與質量。
按照《意見》,PPP模式主要適用于政府負有提供責任又適宜市場化運作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類項目。優先選擇一些投資規模相對較大(原則上不低于1億元)、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技術發展比較成熟、收益比較穩定、價格調整機制相對靈活、合作期限較長(一般為10~30年)的領域推廣運用PPP模式,重點推進市政基礎設施領域(能源、燃氣、供水、供熱、污水及垃圾處理、固廢處置、公共充電設施、公共停車場庫、地下綜合管廊等)、交通領域(軌道交通、公路、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橋梁、隧道、綜合交通樞紐等)、社會事業設施領域(教育培訓、體育健身、醫療、衛生、文化旅游、養老、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戶區改造等)、水利及生態環保領域(水利、資源環境和生態保護等)、農業、林業、科技及新型城鎮化試點項目等。
從2015年起,凡符合上述領域和條件的新建、改建項目,經財政部門會同發改和行業主管部門進行甄別、評估論證后篩選出來的適宜采用PPP模式的建設項目,政府或其指定的有關職能部門、事業單位或政府投融資公司必須做好項目整體策劃,編制PPP模式實施方案,通過競爭機制擇優選擇合作伙伴,吸引各類社會資本參與項目的投融資、建設和運營。
《意見》同時明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如允許投資人在城市供水、排水及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置清運、出租汽車、公交線路、收費公路、公共停車場等公共領域通過公開競爭方式獲得經營權利。實行市場調節價的產品和服務,由項目法人自主定價,自負盈虧。各級財政可因地制宜地給予項目前期費用補貼。同時,鼓勵引導金融機構參與改造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拓寬項目融資渠道。社會資本投資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經認可后可進入行政審批“綠色通道”,優先審核、審批,實行限時辦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