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改革與發展報告
目錄:
一 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概況
二 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2005年市場銷售,經濟效益情況及經濟運行特點
1.食品和包裝機械市場需求在趨于減緩
2.食品和包裝機械進口額已逐月趨于負增長,貿易順差日益加大.
3.食品和包裝機械市場低價競爭激烈,利潤空間在逐年縮小.
4.中小企業資金缺口進一步加大.
5.企業兩項資金,占用日益增加.
三 必須搞好企業自身的結構調整增強國內外市場競爭實力
四 強有利行業發展政策與環境
五 "十一五"規劃與2006年預測
(一)在"十一五"期間應優先發展的包裝機械
(二)在"十一五"期間優先發展的食品機械
(三)2006年經濟運行發展展望與預測
內容:
一 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概況
食品和包裝機械是一個新興的行業,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食品的要求,再逐年增加,對食品的質量衛生要求越來越強烈.
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作為行業形成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經過八十年代的發展,九十年代實現高速增長.目前基本適應了我國食品工業和包裝工業的需求,成為我國機械工業十四大行業之一,可以說,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包裝和食品機械工業的今天.
這些年來我們有些設備不僅上規模,而且正向全自動化前進,一些運動復雜,技術含量高的產品不斷涌現.如48000瓶/小時的啤酒灌裝生產線,不含氣飲料,塑料瓶灌裝生產線已達到36000瓶/小時,無菌冷灌裝生產線已經問世,寬幅2500mm,速度180米/分的七層瓦楞紙板生產線,18萬包/班的方便面生產線已穩定運行,世界最寬的6米復膜機加粘接機可拼成18米幅寬的復合膜生產設備.20米折徑的吹膜機早已交付用戶使用.
工業機器人已在包裝線上成功應用,雙摸吹瓶機,多層共擠設備,冷凍干燥設備及紙漿模塑機械等都擠入國際九十年代中期水平.最近又有一批重大裝備投放國際市場,如汕頭遠東輕化裝備公司研制的4.2米幅寬BOPP吹膜設備已于2002年7月自主開發研制成功.廣州達意隆包裝機械公司的飲料灌裝機械已成套出口.
該廠今年初就簽訂1400萬美元整條線合同,廣東金明塑膠設備公司引進德國萊芬豪舍爾技術,開發了使用新膜泡技術的雙泡吹膜機組,做到亞洲最大,江蘇星A包裝機械集團的星A牌全自動板式超高溫瞬時殺菌機及全自動多管式超高溫瞬時滅菌機,都在全國名列前茅,還有2.8米寬的紙箱制版設備.230升大桶的多層共擠設備,都是具有世界水平的產品.
二 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2005年市場銷售,經濟效益情況及經濟運行特點
2005年是"十五"規劃最后一年,五年來,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始終每年按18%以上速度穩定健康高速發展.
按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重點聯系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企業,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526家企業,截止到10月底,調查數據如下:
主要業務收入 171.82億元 同比增長20.57%
主要業務成本 140.12億元 同比增長22.91%
主要業務費用 6.793億元 同比增長22.11%
主要業務利潤總額 8.2334億元 去年同期8.945億元
工業總產值 184.1511億元 同比增長20.85%
新產品產值 16.67億元 同比增長11.79%
工業銷售值 176.64億元 同比增長20.08%
進口 13.547億美元(去年15.72億美元) 同比增長-13.83%
出口 26.386億美元(去年21.018億美元) 同比增長25.54%
調查500萬以上企業個數:526個
其中虧損企業個數 117個 占22.24%
虧損企業虧損額:2.3912億元 同比增長155.94%
通過上述完成的指標數不難看出,2005年前10個月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經濟運行特如下:
1.食品和包裝機械市場需求在趨于減緩
由于宏觀調控的持續性和機械工業滯后反應的特點,今年產品發展所受到的制約要大于上一年同期水平,涉及到的產品范圍也更加廣泛,在前十個月經濟運行的過程中,已出現值得關注苗頭,本行業去年截止到十月底 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2.7%,而2005年截止到10月底同比增長20.85%,回落了1.85%,這說明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市場需求在趨于減緩
2.食品和包裝機械進口額已逐月趨于負增長.去年十月底前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進口額同比增長23.1%,而2005年10月底前進口額同比增長-13.83%,一正一負相差38%以上,但相反出口創匯額在大幅度增加.去年十月份出口額同比增長18%,而2003年10月底同比增長25.54%,貿易順差明顯加大.
3.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市場低價競爭激烈,利潤空間在逐年縮小.
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 工業銷售值雖然逐年都是18%速度增長,而且2005年10月底,又增長20.85%,但主營業務利潤總額2005年10月底達8.2334億元,而去年同期為8.945億元,反而降低了0.716億元,虧損率由去年同期的19.73%增加到現在的22.24%,提高了2.51%,虧損企業虧損額2.3912億元,同比增長155.94%.
形成了工業銷售產值在大幅度提高,但銷售利潤反而大幅度下降局面,原因之一是原材料、能源、交通運輸等價格居高不下,對企業成本控制形成壓力持續不減,不得以價格調整,打破了相對穩定的市場格局,市場競爭中的價格競爭因素更加突出,競爭也越發殘酷,價格競爭利潤越來越小,當然這也有歷史根源;
相對中國機械行業,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晚了32年,所以它屬于幼稚行業,雖然發展快,但也存在著嚴重的先天性不足,主要表現以下三個方面:
①.高起點企業少,低水平產品重復多,由于各企業出身的不同(國有,集體,私企)資金裝備技術力量相差十分懸殊,而且民企占60%以上,起點也有高低不同,總之高起點企業少,大多數企業是在低水平設備上徘徊,近二十年沒有多大變化,只是由于實行專業化生產而使生產成本大大降低了,雖然需求較大,但由同一個地區大量重復生產造成低價激烈競爭.
一臺封口機一千多元,就可以成交,利潤空間小的可憐,還有十幾年面孔不變,如小型液體灌裝機,生產企業多,低價競爭造成偷工減料,降低鋼號,以致于耐磨損.耐腐蝕性能大大降低,有的企業只是在別人后面跟進,看什么設備好賣就仿造什么設備,從未顧及知識產權,互相抄襲,以致引起市場的混亂.
②.與該行業從業人數與企業總數比,此行業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相關專業所占比例還是較少的,即使如此,科研院所改為企業后其技術人員都為生存奮斗,許多科研機構以銷售產品為主,沒有發揮自身科研的優勢,所以在新技術應用上出現了斷層,即使有新的研究成果,由于沒有努力宣傳推廣,同戶并不知道,不能及時轉化為生產力,而企業又被迫完全靠自己的技術力量開發新產品,科研成果的產銷脫節不僅造成巨大浪費,也不利于技術改造.
③.有些前沿的工作,如超低溫,超高壓,膜分離,超臨界萃取,輻射、真空等技術及裝備僅靠某一院校又無力完成,急需企業投入資金,過去提倡的產學研相結合的模式未能體現出來.有限的科研力量也未能充分發揮作用.使得許多企業都是在相互抄襲仿制,稍加改進后即成為自己的產品,這一類產品除價格優勢外在國際市場上毫無競爭力.
5.不少企業兩項資金占用增加(固定資金投入資金與新產品研發資金)一方面資金緊張,另一方面資金占用過大,十月底兩項資金占用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1%.
三 必須搞好企業自身的結構調整,增強國內外市場競爭實力.
目前我國從事食品和包裝機械生產企業截止到2005年10月底有6800多家,其中1500多家不夠穩定,每年有15%的企業是處于停產或倒閉狀態,但又有約15%企業加入這個行業。
產值及銷售額超億元現在只有20家,最好的企業年銷售額達十幾億元,上市企業僅有兩家,銷售額超過3000萬元僅50家,這50家企業總銷售額僅有100億元,占有12%集中度,出口產品50%以上是由這些企業完成的,未來重組成大的企業集團會在這些企業中產生,截止到2005年底,會有60家企業銷售額超過3000萬元,生產集中度達19.6%.
為了促進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在今后較長時間科學,穩健發展,我們必須不斷提高科學管理水平,努力開拓國際市場,首先要抓好企業自身的結構調整,增強競爭實力,未來將扶持,支持重點骨干企業,鼓勵企業兼并形成幾個很有強實力的集團,到2010年前40家企業產值要超過億元(現有20家),其中有20家企業達到2億元以上(現有11家),生產集中度由現在19.6%擴展到23%,其次大力提倡產學結合,提高技術水平,到2010年爭取在19%-20%的食品和包裝機械設備趕上當時發達國家水平,使行業整體水平與發展國家差距縮小到10年,同時要搞好產品結構調整,淘汰一批生產效率低,技術落后產品,多生產適銷對路新產品,努力占領更多國外市場.
四 強有利行業發展政策與環境
服務三農,增強農副產品深加工能力,已成為促使我行業大力發展最有力契機.
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目前影響國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問題,農產品的就地增值,唯一方法是就地進行農副產品的深加工,農副產品的4%是直接作為食品工業原料的,而農副產品就地加工原料相對集中,不僅便于大規模加工,還可將加工中的廢物加工綜合利用為其它工業提供原料,又可使農業進一步增值,同時又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安置,減少了城市的壓力,也便于農村小城鎮的形成,一舉多得.
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現面臨著國外先進產品的挑戰和競爭,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國內外市場和較好的發展機遇,進入21世紀,我國國民經濟整體水平和綜合國力將上一個新的臺階,國際國內的環境為我國經濟進一步騰飛提供良好的機遇.黨的十六大提出全民奔小康的宏偉目標,人們的消費習慣和消費質量的變化和提高,必將促進食品和包裝機械向多品種,多功能,高水平的方向發展,特別是我國已經加入WTO,食品和包裝機械市場要面向全球,國外食品和包裝機械的先進技術和裝備不斷涌入我國市場,這也使我們必須采取應對措施,不斷提高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水平,努力滿足國內外市場需要.
五"十一五規劃"與2006年預測
(一)為了滿足市場對包裝和食品機械快速發展的需要,在十一五期間我國包裝機械應優先發展如下產品:
A、 包裝制品加工機械及包裝容器加工機械的發展重點
(1)多層幅寬、高強度瓦楞紙板、紙箱設備,提高連續完成瓦楞紙板生產、模切、壓痕、印刷、制箱生產線的自動化、智能化控制水平,重點發展360米/分鐘、幅寬2.5米以上、7-13層瓦楞紙板生產設備和壓痕、模切、制箱、印刷(包括影印)成套設備以及具有防潮、印刷、制箱等多功能的設備并積極開發蜂窩紙板成套設備。
(2)紙漿模制品成型機械,增加紙漿模制品的品種,適應生產不同厚度、規格和包裝作用的紙漿模制品包裝產品。
(3)金屬罐包裝容器加工設備、鋼制三片罐生產線、微機集中控制及變頻技術、鋼制二片罐成型設備的開發,發展無汞高速焊機、復合罐、異形罐、噴霧罐等各種制罐成套設備以及配套的縮頸、壓蓋和印字等設備。
(4)塑料中空容器加工設備及模具設計制造技術,發展高效、節能擠出頭及壁厚控制系統,發展PET瓶制瓶系統。
(5)玻璃瓶制瓶機發展10組、12組雙滴微機控制成型設備,發展輕量瓶生產技術。
(6)開發研制6.2米幅寬的PET、PP、PE、PA雙工位薄膜機組。
B、 直接包裝機械的發展重點
(1)啤酒、飲料灌裝成套設備,重點研制開發36000瓶/小時的PET吹瓶機及無菌冷灌裝線、60000-70000瓶/小時的啤酒灌裝生產線、48000瓶/小時不含汽飲料灌裝線、2L及以下的中瓶液體灌裝生產線,攻克高速(80000標/小時)貼標機的技術難點,發展具有高速、低能耗、計量準確、自動監測等特點的多功能、全自動的大型化成套設備。
(2)真空換氣包裝設備及裝置,重點發展適于袋容量較大(1-20公斤)的連續式真空包裝設備,將多種氣體按比例充入袋內的高效換氣包裝設備以及與多功能包裝機械配套真空換氣裝置。
(3)無菌包裝設備,發展液體、半流體食品的無菌包裝系統及其配套設備,包括用于較少容器的一次性包裝產品以及分裝用的較大型中間產品。發展無菌灌裝系統、無菌包裝用的紙盒、塑杯、罐成型設備、無菌袋式大包裝設備。
(4)重袋包裝設備,積極研制生產能力在600-800袋/小時的全自動重袋包裝設備。
(5)制袋成型-充填-封口設備,發展適用于不同狀態的物料、不同包裝重量的系列產品,使產品的適應性、配套性及可靠性并向多功能、自動化、高速度發展,開發高水平粉料自動包裝機以滿足諸如奶粉、洗衣粉等各種物料自動包裝要求。
發展電子稱計量,使其成為既可獨立用于包裝又可與各容器成型-充填-封口設備配套,提高粉料粘料計量充填精度與速度,研制計算機控制組合式稱量機,以穩定不規則物料稱重對其精度計量的要求,發展可用于單膜和復膜兩用包裝機。
(6)裝箱和裝盒設備,重點發展裝箱等多種形式包裝設備,不規則物品裝盒設備,要提高速度和工作可靠性并簡化結構。
(7)多功能包裝機,開發集容器(盒袋機)成型-充填-封口和真空及無菌技術為一機多功能包裝機。
(8)裹包、封口機械,包括收縮、拉伸、扭結、纏繞、裹包機械及高頻熱合、脈沖、電磁感應、激光、冷熱封口、超聲波封口機及輔助配套設備,除塑料薄膜裹包設備外,要注意開發、發展折疊紙包裹設備,大力發展與裹包設備配套的各種輔助裝置,以擴大主機功能和應用面。
(9)捆扎包裝設備,發展多種形式的捆扎機械,推動果蔬、日用百貨、工業材料包裝自動化水平。
(10)計量裝備,積極研究,掌握組合電子秤技術,發展多種計量方式,并與自動包裝設備相配套。
C、 包裝裝潢印刷機械發展重點
(1)鞏固發展平印,壓縮凸印,適度增加柔性版印刷、凹版印刷、絲網印刷,鼓勵開發各種形式的防偽印刷、條形碼印刷。
(2)加大柔性版印刷、凹版印刷和絲網印刷,這三大印刷方式的結構在宏觀上逐步趨于合理。
(3)研制開發柔性版印刷設備與器材,著眼于國際先進水平,開發衛星式柔性版印刷技術,柔性版印刷與印后加工如上光、燙金、模切、壓痕等相結合聯機生產線;柔性版印刷與膠印、絲網印刷等組合機組并采用計算機控制技術,網紋輥應開發激光雕刻的陶瓷輥,網紋輥的著墨應開發多種幾何形狀,以適承印各種材料的需要。版材應向大幅面、多品種、多規格的方向發展,要使版材的平整度、分辨率達到先進水平。油墨要向水性以及紫外線固化油墨(UV油墨)方向發展,
D、 包裝機械基礎技術的發展重點
(1)機電一體化技術,提高包裝機械自動化程度及運行可靠性和穩定性。
(2)激光應用技術,將微機控制、檢測、調整、顯示等項技術應用于包裝機械,提高包裝機械運行的可靠性和智能化程度。
(3)熱管技術,提高包裝機械封口的質量、可靠性及對材料的適應性,節約能源。
(4)基礎配套技術,配套的電氣元件、專用泵、閥產品、感應器、電機及電器控制元件,開發各種在線或離線的檢測設備,如異物檢測、重量復核、金屬檢測、真空度檢測等設備。
(5)設計技術,提高包裝機械優化設計、可靠性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工業造型設計的水平。
(6)模塊化技術,采用模塊化設計技術,提高包裝機械柔性生產線及生產系統的操作水平。
(7)制造技術,提高包裝機械材料選擇及應用,加工裝備與工藝技術材料表面處理、質量檢測等方面的水平,大力推廣應用CAD/CAM技術。
(二)為了滿足市場對食品和包裝機械快速發展需要,在"十一五"期間我國食品機械重點發展以下十三類產品
1.食用油加工技術裝備
2.果蔬加工技術裝備
3.肉類加工技術裝備
4.乳制品加工技術裝備
5.方便食品加工技術裝備
6.啤酒飲料加工技術裝備
7.超微粉碎加工技術裝備
8.擠壓成型技術裝備
9.殺菌熟化技術裝備
10.微膠囊化技術裝備
11.真空冷凍技術裝備
12.保鮮包裝技術裝備
13.農產品深加工成套技術設備,如大豆,稻谷,玉米,土豆等深加工及綜合利用設備
(三)2006年度經濟運行展望和預測
盡管我國包裝和食品機械市場需求在趨于減緩,而且產品銷售值比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下滑,由于明年國家仍加大支援“三農”力度,必然給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發展帶來生機,我們一定要十分珍惜這一大好時機,據統計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直接服務于食品工業的比例多達70%以上,食品工業增長將直接帶動食品和包裝機械的增長,目前發展較快的食品行業主要有:
1.食用植物油市場規模達到1200億元逐月以14%的速度增長.
2.屠宰及肉類加工規模達到1000億元 增速達20%
3.蔬菜水果及豎果加工也以18%以上速度發展
4.谷物磨制業及豎果工業也以20%的速度發展
5.軟飲料生產規模達到2300萬噸,同比增速16%以上
名牌產品生產集中度越來越高,企業正在向大型化發展,特別需要食品機械向大型化跟進,巨大市場潛力對促進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快速發展帶來新的挑戰.
預計2006年我國食品包裝機械GDP增長率仍保持在16%以上增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