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標準“試溫”紡織品市場
冬季的寒風迎來了羊絨制品一年一度的熱銷旺季。消費者在挑選羊絨服裝時,比往年多了一個“心眼”,不少人買衣服開始問甲醛含量,這是服裝類產品的安全指標之一。
“現在消費者中懂行的人多了”,在羊毛、羊絨制品行業摸爬滾打了20余年的韓君對記者說。春節將至,這位江蘇歐寶公司針紡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惦記著一件事———《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從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所有安全指標不符合這一《規范》的服裝、紡織產品都將被“請”出市場。
消費者:對衣物甲醛污染了解甚少
回顧2005年消費領域,不難發現,“健康與安全”問題被消費者空前重視起來。“這是一個大的趨勢。”北京工商大學的高揚博士說,“當消費者收入水平達到一定層次,對健康及安全的要求也就成了必需。”
人們對食品、藥品等的安全問題開始變得警惕,但比較而言,對“身外之物”———紡織品安全的認識尚處在啟蒙階段。有專家指出,實際上,紡織品安全問題已和食品、藥品安全一樣,不容忽視。就拿衣物中常見的甲醛污染來講,它對人體的危害就不可小視。
一般來說,紡織產品在印染和后整理等過程中通常要加入各種染料、助劑等整理劑,這其中或多或少含有或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如甲醛、偶氮等。當有害物質殘留在紡織品上并達到一定量時,就會對人們的皮膚、乃至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但這種有害物質是可以控制的。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規范》就是對紡織產品提出的安全方面最基本的技術要求。該《規范》對嬰兒用品、直接接觸皮膚產品和非直接接觸皮膚產品三大類紡織產品(A、B、C三類)分別做出了規定,其生產必須達到相應的安全標準,否則將不能上市銷售。
企業:研發是需長期堅持的“厚道事兒”
《規范》的正式實施對于國內眾多羊絨制品企業來說,不是件小事。國內消費者對健康的需求取向是一方面,來自國際市場嚴格的安全技術要求,更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外銷壓力。對年底年初的這一變化,韓君卻表現出意外的平靜,甚至有些欣喜:“歐寶在健康、安全方面早就走在前面了。”據他介紹,歐寶的產品拿到歐、美、日等國際市場上,也是可以通行無阻的。
據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國內羊絨制品企業要想做大做強,不外乎兩條路:一是做產品,二是做市場。但這兩者都需要資金投入,做市場、投廣告、擴大銷售渠道往往見效快,做產品、搞研發則是需長期堅持的“厚道事兒”。尤其是在消費者對服裝的健康意識還不很強烈的情況下,將企業資金集中于研發,做遠優于《規范》要求的高質量產品,有一些冒風險。但韓君確信,這是符合消費潮流的發展方向。
為了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韓君表示,“最根本的還是要掌握自有知識產權的技術,既要與國際標準接軌,同時又能通過批量生產、成本管理等降低產品價格,這才是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