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大地塊出讓”僅為專家建言并非政策方向
據中新網6月28日電 日前,有部分專家向媒體表示,大宗地塊出讓有可能造成地價和房價壟斷,因此,或許將地塊切小后出讓可以打破壟斷,并稱這一做法已在國內一些城市試行。
消息一出,立刻引來開發商及房地產業內人士極大關注。多數業內專家表示,大宗地塊分割成小地塊的出讓方式其實更易引起地價總體上漲,進而拉升房價,同時也不利于建筑品質的提升。27日,《上海證券報》記者向相關人士求證上述報道時,得到的回復也是:“叫停大地塊出讓”僅為專家建言,并不代表國土部的明確政策方向。
規模開發是方向
“大地塊出讓不宜叫停。”27日,南京棲霞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興漢直言不諱。據了解,由于房地產開發項目的周期長、成本高,且對耐久性等建筑品質有較高的要求,因此,由大型品牌房地產開發公司承接大型物業開發,一直是國際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方向。也有利于完善配套,提高品質,降低成本,穩定房價。
但前述某位專家稱,目前在一些地區(如北京等城市)的土地正大量集中在房地產巨頭手中,且體現大片的集中占地特點。而大盤拿地成本相對較高,開盤后的價格也會比周邊原有的市場價格高,由此拉動了其它小開發商樓盤價格的水漲船高。
對此,該專家表達了個人意見,稱為打破開發商的土地壟斷,可以將大塊土地分割成小地塊后招拍掛。
然而,這種一家之言立即引起市場反應,一些上市房地產開發企業受到投資者問詢,稱這一政策如果實行可能引發土地市場更大變動。
陳興漢介紹,大宗地塊出讓,且由大型房地產品牌企業主導開發,一直是國際成熟房地產市場的經驗。比如香港房地產市場80%的開發份額就是由長江實業等十家房地產公司完成,而這種壟斷本質上有助于資源的整合和利用,也有可能為城市提供高品質的建筑作品。
另一家房地產上市公司相關人士介紹,目前中央正在醞釀的房地產國企整合,就是要劃江為界,將全國的國企房地產資源向五家或十家大型專營房地產的企業聚攏。而根據記者了解,目前遼寧、福建等區域并沒有像前述報道所稱已經試行了切分成小地塊出讓的政策。
土地調控重心不在地塊大小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表示,雖然此前有過言論稱,大開發商的土地儲備和高價拿地、高價賣房可能從側面促成了房價的上升。但解決的辦法并非將大地塊分割出讓。
易憲容稱,目前解決土地開發問題的核心是閑置土地的再利用、土地出讓金改革,以及土地開發中違法違規現象的治理。
而另一位房地產學者則表示,土地治理需要依靠地方政府的主動性和全局觀,并視地區市場發展情況而定。“如果說北京等城市存在土地出讓的違規問題,應該以地方調整為主,而不是全國普適。”專家表示。
另據了解,各地相關“十五條”宏觀調控意見的實施細則開始陸續出臺,而中央將視地方市場的發展情況,給出地方政府一定的執行空間。比如在上一輪調控中已經初顯效果的區域,可能在調控細則和調控力度上有所放寬。(于兵兵)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