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脫“紅帽子”智趟新路子訪西安產權交易所甄振國先生
目前國內產權市場空前熱絡。盡管國內各種產權交易所已到260多家,但整體來看,大部分僅僅停留在國有產權交易所那種傳統的單一的運作模式上。未來產權所能否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能否經受住市場化的考驗?產權所未來的方向如何?帶著這些問題證券日報創業周刊記者采訪了國內首家,也是唯一一家非國有產權交易所——西安產權交易所總裁甄振國先生。
證券日報創業周刊(下稱創業周刊):西安產權交易所作為國內第一家脫掉國有“紅帽子”的產權交易所,很多記者都對此十分感興趣。甄總,能否談談當時您的想法。
甄振國(下稱甄總):目前,西安市有兩家企業型產權交易單位,一家是我們,一家是西安技術產權交易中心。但西安技術產權交易中心屬國有控股,主管單位為西安市科技局。我們所從成立時間上來說,應該是全省第一家。早在1993年10月4日,省國資局批準成立的,同時它作為一個事業單位掛靠在省體改委,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十年后的2003年。
十年春秋,交易所的業務模式主要以咨詢為主,交易為輔,我們的咨詢業務曾一度成為省內同行業的領頭羊。期間所做的第一塊工作就是國企改制。企業改制時,由省體改委審批后,基本都交由西安產權交易所全程設計。交易所主要是提供顧問服務,將全省的國企改制了一半。也就是說,目前西安市近一半的股份制企業都是由西安產權交易所幫助改組設立的。第二塊工作就是對全省的集團公司進行重組,即充當財務顧問角色,并成功重組建立了東盛、金花等一批目前省內比較知名而且上市的企業。
作為國內首批成立的交易所,當初其職能定位不僅有咨詢還有產權拍賣等業務,為國有資產退出服務。但是在交易所成立后不久的1994至2000年段,交易所的交易職能由于受到國家將產權交易認定為非法交易的影響而遭遇了冰凍期。此時我們只能以咨詢為主業。
2003年,省體改委提出要加強產權交易所的交易功能。由于我們之前一直從事直接投資與投行工作,與交易所有著各方面的業務合作,因此2003年7月,省體改委召集我們進入并重組西安產權交易所,使產權交易所不僅為國企服務,也為民企資本的轉讓退出服務,并起到產權交易所應起的作用。
在正式以重組方身份進入交易所后,2003年7-11月,我們的主要工作就是以企業法人的名義向政府申辦產交所由事業單位向企業單位的轉制,并使其國有成分逐漸減少,非國有成分逐漸增加,最后形成民營化。我們公司是第一個作為重組方進入產交所并對其控股的。之后又陸續引入了一些投資方,新進來的公司全部以現金出資。最終重組完成后只保留了5%的國有股份,應該說重組做得比較徹底。在完成重組轉制后,開始購置房產與設備,并形成了目前大家所見到的煥然一新的西安產權交易所:我們不僅改變了舊的產權交易所的外貌,也使其從過去一個為政府服務的機構變成了一個全面面向市場的交易所。
創業周刊:甄總,通過重組摘掉紅帽子后,你們的定位與發展方向是不是出現變化?
甄總:是的。我們在業務與人員上均進行了調整,把事業單位這頂紅帽子摘掉后,交易所已經成為一個完全依賴于市場的企業。業務上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有政府幫攬客,只搞咨詢。這時的產權市場,國有產權轉讓與退出成為企業改制主流。當時曾經考慮能否爭取將國有企業產權交易納入西安交易所的平臺,但是隨著西部產權交易所的成立,省委明確了將國有企業的產權交易放在西部產權交易所,這使我們失去了這個寶貴機會。不過西安市對我們比較認同,將西安市的國企產權交易劃給我們,所以目前交易所的國企轉讓業務主要是以西安市的國有企業為主。
我們重組后成為一個完完全全的企業單位,并將以前的咨詢業務單獨劃出,不再納入現有業務?,F有業務的人員也全部是面向社會招聘。目前交易所還在北京與上海分別成立了辦事處。
創業周刊:用您的話來講,產權交易所已經完全市場化,那么您是怎樣來理解產權交易所的市場化并將之付諸實施的?
甄總:與其它產權所相比,一方面,很多產權交易所都有一個主管單位,比如技術交易所是歸科技部門管理,大多數交易所還掛在財政局或者國資委下面吃財政飯。而我們則沒有“婆婆”。另一面,從客戶來源講,我們不像國資委體系的交易所,有政府指定的客戶,以收“買路錢”為主,旱澇保收。而我們的所有收入都要靠自己去打拼。不過總的來說,我們感覺到了改革后交易市場的活力與機會。而在市場大潮的洗禮中,我們認為自己也真正找到了產權交易所的出路。要想使交易所真正具備競爭力,就要把它放在市場中,不僅要把它看作一個交易所,更要把它當作市場鏈條中的一環。
目前我們已經成功在市場中站穩了腳跟,而且有了自己非常明確的發展思路。之所以這樣認為,有它的深層次原因:第一,我們成為國內第一家沒有國有成分的產權交易所;第二,我們也是國內交易所中唯一按照市場規則來行使產權交易職能的,最初我們的業務,一部分在2004年重組時,我們充分的利用以前產交所遺留的咨詢業務與企業形成的業務關系;另一部分充分發揮新股東帶來的與自己以前相似的業務。2000年后,很多技術產權交易所想把知識產權轉化為生產力,技術產權交易由于無法將技術成果量化,因此實際上只能是一種虛擬交易。所以目前的實際交易只有兩個,一個是股權交易,一個是債權交易。就債權市場而言,我們產交所進入時還沒有債權市場,銀行的不良債權都交給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來處置。因此債權市場是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市場,僅有一些極少數的大投行才能參與其中。而企業間的債權市場更是遠未形成,企業間的債權無法形成流通,所以花大力氣去搞債權市場對于我們來說不現實。所以如果產權所從一個平臺角度看,我們只能將精力集中在股權市場。其實股權市場的范圍很大,國有資本要達到退出的目的,必然要通過股權的流動或者交易這一途徑。所以我們首先考慮在股權市場做大做強。
創業周刊:您曾經提出過獨特的產權交易所金融控股發展模式,那么這種模式產生的背景是如何的?
甄總:好的。產權市場的交易范圍比較廣,既有國企,也有非國企。而目前產權交易市場交易最多的是非上市公司的股權。由于這塊業務目前政策尚不明朗,因此在這方面并未過多的介入,我們只做了一個布局。不過我們認為未來的產權市場,非上市公司的股權交易將成為最有活力的部分,因此我們也一直在對其高度關注。在各個產交所中最有活力的也是這種地方性的公司權益交易與流通。雖然我們沒有做,但我們也是把它納入到一個戰略性高度來考慮。因此,我們采取了迂回的思路,考慮收購西安僅有的陜西省股權托管中心與西安市股權托管中心。為此,我們先后于2004年7月與2005年對西安產權交易所兩次以現金方式增資,并通過其完成了對上述兩家股權托管中心的重組,達到了控股地位。這樣也就相當于西安產權交易所間接掌握了西部產權市場中所有托管的企業,并成為產交所未來進一步重組與發展的重要資源。包括后期我們收購的擔保公司與典當行,都是本著為市場、為產業鏈服務的目的來進行的??梢哉f,金融控股的模式也是一種完全順應市場需求的模式。
創業周刊:我們看到西安產權交易所已經走出了不同尋常的市場化發展道路,對于后期的發展遠景您有什么規劃?
甄總:我們不僅把西安產權交易所的發展思路局限于產權交易所這個交易平臺,我們只是把它定位為市場中的一環,要圍繞整個產權市場來求發展。到目前我們已形成了以下幾個比較明確的思路:
第一,就是拓展投行業務。因為我們的產權交易所無法與美國的納斯達克等相比,由于受到地域影響,目前無法形成一個最終的統一的全國性市場,所以我們只是一個資本市場運營中不可缺少的企業。雖然我們不是券商,不具備投行資質,但是我們有一大批優質企業與企業項目庫資源。西安產權交易所重組成立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全體出動,到各地把最優質的項目收集過來,經過我們的核查與篩選之后建立了項目庫。之后我們再通過上海與北京兩地的辦事處建立了投資人庫。具備了這兩個庫的資源后,我們便可以與券商來合作開發投行業務。在其它產交所還在爭取各級政府支持時,我們已開拓出一條屬于自己特色新路。
第二,就是基金管理業務。實質上是一種私募基金管理,不僅局限于風險投資。在實踐中我們發現,目前很多企業并不缺好項目,企業不論是改制還是上市,最根本的問題就是要解決資金瓶頸的問題。當初曾經提出過要建立兩個橋梁,一個是東部與西部的資金與項目橋梁,另一個是建立西部與海外的資金與項目橋梁。雖然理論上可行,但在企業無法形成一種財富效應,沒有通暢退出機制時,這種想法要變為現實非常困難。所以雖然我們目前仍然在作將外面的資金進行引入方面的工作,但我們也發現本地的資金調配在現階段也會起到很大的作用。2004年國家開始緊縮銀根后,很多企業都面臨著資金問題,其中最典型的便是銀行貸款的還舊貸新問題。有時候企業會面臨兩難,為還銀行貸款不得不從經營中抽調資金,這可能會極大的影響其正常的生產經營;而不還貸款則會影響到企業在銀行的授信。當然還有很多這方面的例子,包括企業的回款期長短等,都可能會引起企業面臨這種短期的資金瓶頸問題。我們在西安產權交易所成立之初,在進行其它業務的同時也在考慮怎樣來幫助企業解決這些實際問題。最終我們認為,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債權基金管理業務。從2004年7月份我們開始嘗試運作,并逐步發展到目前國內唯一在債權基金管理方面形成突破的產權交易所。債權基金管理業務在2005年一年內達到了十億的交易額。交易所還根據會員單位的資金狀況,起到了較好的會員內部資金調配作用。通過這項業務,對于資金充裕的企業,我們幫助將其閑余資金產生更多的收益,對于短期資金困難的企業,幫助其既保住了銀行信譽,又維持了正常的生產經營,可謂一舉多得。正是由于存在切實的市場需求,才導致此項業務得以迅速發展。而為了配合這項業務,2004年6月成立了擔保公司,同時為了解決出資人地位問題,又收購一家典當行。這樣最終形成了圍繞債權基金業務的一個完整的金融控股產業鏈,并真正起到了為會員解決燃眉之急的作用。
不過,由于這部分業務不能為企業提供長期的資金支持。所以我們又建立了風險投資基金與產業基金業務。目前產業基金業務由于國家尚未出臺相關政策,所以尚處于起步初期。不過風險投資基金管理業務由于受到目前國內市場環境的影響發展較快。
我們認為基金管理業務是一個比較龐大的市場。結合目前的國情來看,國內居民儲蓄超過14萬億,而由于其中大部分是集中在僅占人口百分之二十的已經應有盡有的富有階層手中,因此已經無法靠消費來拉動。那么帶動這部分儲蓄資金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投資,但是如果讓其分散的各自投資又將面臨較大的風險,因此組成基金的方式比較能為人所接受。未來西交所除了要作大投行以外,也要作基金管理公司。目前西安產權交易所也已經在基金受托管理方面形成一定的規模。而且我們也將利用自身對西部比較了解的優勢,引導一批基金作定向投資,在優化資源配置的同時,取得更好的投資回報。
令我們自豪的是,經過對市場機會的挖掘與自己的努力,終于趟出了一條有別于其它產權交易所的新路子,并已經開始壯大發展。相信隨著產權市場發展輪廓的進一步清晰,我們將面臨著更為廣闊的前景。
創業周刊:謝謝甄總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采訪!
編后語:
甄總與他所帶領下的西安產權交易所一干人馬,不驚天,不動地,腳踏實地走出了一條符合自己的市場新路子。走在這條新路子上,甄總與他的精干團隊,有憂慮,有興奮,但正如甄總自己對記者所言,興奮的成份總是大于憂慮的成份。這值得產權界仁人志士思索回味與借鑒!
對于西安產權交易所的未來,甄總胸中早有前景更美好的謀劃!我們期待著甄總與西安產權交易所的好消息!
崔曉黎 劉建軍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