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不靈了,如何展開綠色生活
Feijiu網資訊平臺:塑料袋是我們日常生活的易耗品,它攜帶方便、價格低廉,廣泛應用在生活的每個角落,人們也習慣使用這種簡易方便的包裝。但是因為塑料袋本身具有的難降解特性和人們的大量使用,造成嚴重的“白色污染”。這些塑料袋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危害動植物的生長和影響人們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能源和資源浪費。所以國家制定“限塑令”借此來引導人們合理使用塑料袋,督促企業生產可回收利用的塑料袋。
2007年12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這份被群眾稱為“限塑令”的通知明確規定:“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實施限塑令截止到今年六月已經7年了,但是人們發現,花錢購買塑料袋并沒有改變人們對塑料袋使用的習慣,反而使得超市賺得盆滿缽平,菜市場小商販依舊免費提供塑料袋。這項規定并沒有達到預期環保節能的目的,原因在哪里呢?
“限塑令”是從需求層面進行控制,企圖限制消費者的行為來達到限制污染的目的。“限塑令”不會給消費者帶來很大的經濟負擔,因為需要購買的塑料袋價格在消費者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不能夠真正意義上減少塑料袋的使用。從源頭解決才是解決白色污染的根本方式,所以要從本質上改變“白色污染”,需要改變塑料袋的材料本身——用生物可降解的材料替代傳統的不可降解塑料。塑料袋源于自然,回歸自然。政府除了要做好相關宣傳引導外,還應嚴格控制生產環節,打擊違規生產超薄塑料袋的黑作坊,嚴格監控批發、零售、消費等環節。政府職能部門要組織科技人員研究和開發塑料袋的替代品,并以財政補貼的形式支持生產環保購物袋的企業,使其出廠價格降下來,使得“限塑令”成為“綠塑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