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國際財務型投資者控制關鍵產業
近日,在給大唐電信的傳真中,美國華平創投宣稱"大唐控股股權已于2005年9月26日轉讓至華平亞洲",至此,這場證券市場炒得沸沸揚揚的華平逼宮大唐事件,最終以華平持有大唐控股所有股權,大唐電信失去大唐微電子的所有權益而告終。這場因大唐電信B類可轉債發行違約,抵押公司盡落華平創投囊中的風波,不得不讓人感嘆華平在資本市場的老道。
無獨有偶,更讓人擔心的是,像華平創投這樣的國際財務型投資者可能早已扼住了一些中國企業的咽喉。"一些中國企業就像灰姑娘,需要并期待王子的驚人一吻,但當它獲得了不斷的躍升想要擺脫王子的時候,才發現掙脫是要付出代價的,事情也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12月1日,美聯融通投資顧問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央視財經評論員顧燦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道出了類似廣西玉柴的國內企業對國際財務型投資者的無奈。
關鍵行業不能失控
不言而喻,國際財務型投資者正在加快追逐國內產業資本。由于中國產業資本定價偏低,中國經濟擁有巨大的增長潛力,同時人民幣也存在升值的空間,在資本逐利的"挖地效應"驅使下,這些財務型國際投資者均認為中國產業資本在未來的一段時期內預期回報較高,進而紛紛通過對中國企業的注資合作,以期和國內產業資本結合,獲取1+1>2的效應。據顧燦奇的觀察,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正常的市凈率一般在3左右,而國內企業僅為1.5,"這說明國外企業資本營運及盈利能力比我們強,即我們產業資本自身的盈利獲利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可能性,這導致財務型投資者鐘情中國企業。"顧燦奇分析認為。
然而,這些國際性的財務型投資者的陸續登陸,引發了人們的擔憂。"雖然從中國的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行業對外資開放的程度還不夠,開放也存在透明度、清晰度和穩定性不足的問題,但是在一些關鍵行業,應該注意不能由外資對企業和行業造成壟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向記者表示。
張文魁所說的關鍵行業應該包括廣西玉柴所處的內燃機行業。內燃機是汽車等機械的核心部件,是高科技產業,因此必須在行業內形成自主創新、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從當前中國內燃機工業整體來看,產品的質量和技術水平已得到明顯的提高,已從量的變化轉向質的提升。據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2004年不完全統計,當年全國共生產各種內燃機約3837.4萬臺6.65億千瓦;銷售約3789.4萬臺6.53億千瓦。但是,內燃機行業的產品結構、產品技術經濟水平、企業組織結構、工業裝備水平、經營管理水平、企業創新開發能力和人員素質與先進國家和企業比,仍存在差距。特別是近幾年,國外跨國公司為生存發展和增強其競爭力,占據中國的市場,并在中國采取獨資、合資等方式建立研發中心。
從中外合資形式看,國外大公司過去是利用技術、品牌、資金等優勢,從銷售產品、技術轉讓轉變為合資合作。而現在的發展趨勢是,一方面國外產業巨頭要合資控股或在中國辦獨資企業,將部分中國企業組建成為其零部件、發動機的生產和出口據點;另一方面,國際財務型投資者也加強對行業的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