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美聯儲9月加息概率大有望下跌至40000元一線
銅價在46000一線的5月高位小平臺整理了小半月后,戛然而止,掉頭向下,走出了一波較為順滑的下跌行情。就其背后的影響因素來看,筆者認為,中美蜜月因素的些許轉變和消費淡季的來臨是此波段下跌的重要原因,目前來看,銅價止跌的因素和跡象暫不足,銅價下方或仍有空間。
一、美“加息延遲”轉向“中期加息”
“美聯儲加息”一直是國際市場上大宗商品長期炒作的一個主要脈絡線索,因為美元指數的變化會對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帶來價值重構。 “外圍壓力趨緩“是筆者之前在分析報告中一直強調的觀點,此是金屬前期上漲一個重要的推動因素,尤其在美聯儲6月議息會議之前,為了配合美國6月不加息的氛圍,美國相關經濟數據在5月之前相當的萎靡(如LMCI、PCE、CPI等),此成功的使得市場的加息預期脈搏后移,金屬外圍空間也獲得了難得的偏暖氛圍。但自5月中下旬起,金屬外圍壓力有了些許不同以往的變化。美國最新公布一系列5-6月數據顯示,美國在房市、就業、制造業、零售、消費指數等方面紛紛表現靚麗,一舉扭轉4月全面不及預期的情況,雖上述變化快的或有些許不適應,但從市場角度來看,此毫無疑問或漸次扭轉此前“加息延遲”的論調,9月中期加息聲音將逐步邁上舞臺,金屬偏暖的空間將遭受破壞。
二、矛盾焦點聚焦于資金傳導路徑,加大政策空白期可能性
“中美因素蜜月交織”是此前分析報告中一個響亮的口號,中國因素作為有色金屬另外一個影響的重磅權重因素,在分析金屬走勢時,不得不提,畢竟連續幾年來,中國政策預期往往都支撐和提振金屬走勢,2015年上半年亦不例外。與美國一樣,在邁入5月下旬后,中國因素也有著些許不同以往的變化。自2014年11月末以來中國已經進行了3輪降息和2輪降準動作,寬松動作頻繁,但從數據表現來看,則寬松動作的有效性不佳。從貨幣投放來看,中國4月M2為10.1,5月10.8,紛紛低于12%-13%的年度目標,而從金融機構貸款來看,5月貸款量同比只為14%,和年初相比并未有明顯的變化,中長期貸款量甚至處在下滑格局,5月只有4600多億元,和1月9415億及2月6900億的貸款量相比有著巨大差距,這表明,央行降息降準的動作并未有釋放出較多的流動性,資金往實體領域轉移通道不暢,這也是中國實體領域展現出經濟數據未有明顯改善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此背景下,盡管面臨仍較為疲弱的經濟面,仍有政策預期,但基于前期寬松的有效性考量,現時政府或更多關注資金的傳導方面,定向性將再度抬頭,尤其是符合政策扶植的基建方面的項目更易獲得資金,財政政策或在下半年處于更重要位置。此外,從季節性來看,政府需要對上半年的經濟進行歸納和總結,以此來為下半年政策加碼的重要參考,在6月份整體處在一個政策間歇性空白期。因此,在缺乏政策加碼扶持的情況下,金屬做多指引暫較為缺乏。
三、消費淡季指引著波段性走勢
長期以來,跟隨著生產條件的變化,精銅的價格走勢存在著季節性規律。一般來說,在春秋季節,溫度合適,天氣宜人,生產企業往往都有較佳的開工生產天氣因素,這會對精銅帶來較好需求,刺激銅價上漲;而在夏冬天氣不利開工,此時銅價對應著消費淡季之說。從歷史10年的統計來看,每年5-6月銅價對應下跌的概率近70%左右,下游和中游的比值也在5月后開始轉頭向下,這都較好的詮釋了目前消費淡季的概念。
四、中長期不應過分沽空銅價深度
從商品中長期供需角度看,隨著去產能化的持續和全球經濟的復蘇,目前大宗商品整體的格局正從以往的“供給過剩+需求下滑”往“需求漸穩+供給減縮”方面過度,隨著中國經濟的周期性底部的逐漸到來和美國未來加息的兌現,兩大影響因素有望將在未來一同發力形成利好共振,大宗商品格局有望再度轉向“需求轉好+供給企穩”的格局轉變。因此,投資者在追求短期利益的同時,也應把握好中長期的商品格局。
五、小結
總的來看,中美蜜月因素的交織在目前已經有了和一季度不同的信號,中國政策間歇性空白期+美國中期加息炒作線索的再起,將從內外對精銅價格帶來較大改變,而消費淡季更是從商品屬性方面對銅價產生利空。結合時間空間和技術分析等因素,目前銅價已經來到了前期平臺底部,在夏天停產檢修線索和秋季旺季線條出來之前,預期在偏空指引下,銅價下方仍有下跌空間,40000-41000或為下個目標。不過中長期看,筆者個人并不過分沽空其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