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安岳縣投資3000萬元建立農村垃圾收運體系
再有幾個月,四川安岳縣忠義鄉與重慶大足區簽訂的垃圾處理合同就要到期了。忠義鄉距安岳縣城70多公里,將農村生活垃圾轉運至安岳縣城處理很不方便。2013年底,忠義鄉與附近的大足區簽訂了為期兩年的垃圾處理合同,將每天收集來的垃圾轉送至30公里外的大足區處理。
眼看合同即將到期,鄉黨委書記周衛東開始著急了,“總把垃圾送到大足區處理,肯定不是長久之計。送到安岳縣城,物流費用又太高。”據介紹,忠義鄉每天產生5-6噸生活垃圾,大多被轉運至大足區處理。
周衛東算了一筆賬,每車每次可裝4噸左右,一個月平均要跑45趟左右。來回大足區一趟運費和油錢要花200元,一年費用就在10萬元左右,加上人工費用,一年物流費在20萬元左右。“高于垃圾處理所需的費用,如果送到縣上處理,成本就更高。”
為就近處理生活垃圾,忠義鄉也曾投資40萬元建過垃圾填埋廠,但由于擔心污染等各種原因,遲遲未能投用。近年來,為改善農村環境治理,安岳縣在全縣范圍內推行“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探索建立“村鎮縣”三級垃圾收集處理長效機制。全縣已投入3000余萬元,在800多個村建設了3萬余個垃圾定點投放池,方便農村生活垃圾的收集與轉運,做到“村收集,鎮轉運”。目前安岳縣垃圾填埋廠每天可收到鄉鎮轉運來的生活垃圾200-300噸。
在安岳,和忠義鄉有類似經歷的鄉鎮還有不少。目前全縣僅有三分之二的鄉鎮將農村生活垃圾運至縣垃圾填埋廠處理,其余三分之一由于位置偏遠,自行就近處理收集來的生活垃圾。“運至縣城,物流費用太高,鄉鎮很難負擔。就近處理,如果在全縣10個主要片區就近建造垃圾填埋場,至少要4億元,鄉鎮、縣里很難負擔得起。”安岳縣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綜合股負責人張學文介紹。
為解決這個“兩難”問題,目前安岳縣正在推進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置系統建設,“將投資5000多萬元,建設9個垃圾壓縮中轉站,將農村生活垃圾通過收集和壓縮,全部中轉至縣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場進行衛生填埋,為引進焚燒(沼氣)發電等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打基礎。”張學文介紹。由于項目投資額較大,目前安岳縣正轉變治理模式,由財政買單轉為市場化運作,多渠道籌措資金,目前已有十幾家相關企業前來安岳洽談此項目。
此外安岳還加大居民參與力度,一方面加大宣傳,逐步探索農村垃圾處理費收取制度,另一方面,對農村垃圾分類處理實行定額包干補助政策,“根據人口的多少和產生垃圾量的大小,抽調積極分子,為每個村配備1至4名不等的保潔員,給保潔員適當補助,實現生活垃圾有人清掃有人管理,減少城鄉垃圾治理中不必要的資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