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石化產業處于由大到強關鍵期
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協調司石化化工處處長蔡榮華在“2009年產業發展分析會”上透露,修改后的《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將于近期正式下發――
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在2月19日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但其具體內容一直是“只見樓梯響,未見人下來”。對于廣受關注的《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有關內容,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協調司石化化工處處長蔡榮華在3月22日舉行的“2009年產業發展分析會”上透露,修改后的《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將于近期正式下發。石化產業2009年力爭實現平穩運行,在未來3年,石化產業布局趨于合理。
煤化工熱亟待引導
在回答有關“煤化工產業政策是否將發生變化”的嘉賓提問時,蔡榮華表示,“今后3年主要就是抓好現有的幾個煤化工示范工程,不再大規模發展煤化工,示范工程完成以后,才會考慮下一步煤化工的發展,可能要有一個適當的控制。”
我國目前開展的煤化工產業化示范項目包括神華包頭60萬噸煤制烯烴,中天合創300萬噸煤制二甲醚,新疆廣匯100萬噸煤制二甲醚,中煤黑龍江60萬噸煤制烯烴,大唐克旗40億方煤制天然氣,大唐阜新40億方煤制天然氣,鄂爾多斯匯能16億方煤制天然氣等。
目前,一些地區不顧水資源、生態和環境承載能力,片面強調煤炭資源轉化比例,煤化工項目一哄而起。在題為“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思路”的演講中,蔡榮華提到,“煤化工熱亟待引導。要穩步開展煤化工示范,堅持控制產能總量、淘汰落后工藝、保護生態環境、發展循環經濟以及能化結合、全周期能效評價的方針,堅決遏制煤化工盲目發展勢頭,重點抓好現有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氣、煤制乙二醇等示范工程。”
煤化工項目規模都很大,投資也很大,而且對煤炭和水資源影響也很大。如果盲目建設的話,對產業的安全發展將帶來很大的隱患,也將給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負面影響。某些大的煤化工項目一年的用水量在四五千噸,相當于一條小河流一半的徑流量。蔡榮華進一步表示,“我們這幾年提出要做好煤化工項目的配套,根據當地的煤炭、水資源的情況來合理規劃、合理建設。”
我國石化產品消費仍處于增長期
2000年以來,石化產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左右,主要產品產量位居世界前列。2008年,我國石化產業擁有企業2.97萬家,產值5.5萬億元,每年僅上繳成品油消費稅高達2500億元;工業增加值約1.25萬億元,占全國GDP的4%左右;完成投資約6600億元,占全國3.8%;產業總量中,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約占2/3;煉油、乙烯、化肥、高端產品占80%。50%產品供需平衡,30%產品供不應求,20%產品供過于求。
對于未來的行業形勢,蔡榮華分析,“我國石化產品消費仍處于增長期,油品、化肥、農藥剛性需求長期存在,高端石化產品市場潛力巨大。石化產業正處在由大到強轉變的關鍵時期,產業振興的綜合優勢依然存在,產業發展的態勢沒有改變。因此,石化產業應抓住當前市場供求矛盾趨緩、建設成本下降等有利因素,利用市場倒逼機制,加快結構調整、產業升級,進一步做大做強。”
記者了解到,未來將重點淘汰100萬噸及以下低效、低質、落后煉油裝置。被列入淘汰名單的還包括技術落后、資源利用不合理的化肥產能,一批高毒高風險農藥品種。電石、甲醇等產品的落后產能也包括其中。
蔡榮華強調,“未來將嚴格控制產能過剩產品項目建設,相關政府部門正抓緊制(修)訂相關產業政策、標準、目錄,運用綜合措施加快淘汰落后產能。”
蔡榮華透露,正抓緊研究建立國家化肥儲備。完善中央、地方兩級化肥淡季商業儲備制度,支持化肥骨干生產企業儲備磷銨和尿素,完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他說:“因為化肥生產和消費不對稱。每年化肥的施肥季節,從南到北時間差也很大,南方大概在過完春節的時候就開始春耕了,但是北方要到四五月份,甚至到五月底。化肥是一個季節性需求的產品,必須要有一個比較完善的儲備體系。”
成品油商業儲備內容被列入即將公布的《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蔡榮華表示,成品油商業儲備將參照原油商業儲備做法,成品油商業儲備辦法和制度將盡快研究制訂。現在我國成品油的儲備主要用于軍用和救災。“從調整市場角度考慮,我們要進一步擴大成品油儲備,沒有一個月的消費儲備量很難控制市場。”規劃中涉及成品油儲備的內容還包括加快儲備設施建設,提高成品油國家儲備,重點收儲骨干企業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