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印綠色能源項目提高煤炭產業價值
2008年6月19日,中港印集團有限公司與日本科技人員合作研發的氫能混合動力車參加了“北海道節能和環境保護綜合展”,正式在大眾面前亮相并受到矚目,《環境新聞》等日本媒體紛紛對其進行報道,眾多參觀者也好奇地鉆進車內看個究竟。
近年來,節能和環保正越來越受到重視,成為人們日益關心的話題。在日本北海道中心城市札幌舉辦的“北海道節能和環境保護綜合展”上,有300多家日本企業以及世界各國和地區的相關企業參展,參觀者超過8萬人次。中港印集團有限公司是此次參展的唯一中國企業。
據介紹,中港印集團此次參展的氫能混合動力車主要應用了兩項技術,即:“氫的潔凈制取技術”,以甲烷原料制取氫氣和納米碳材料,對煤矸石、煤泥和煤層氣的綜合利用有著重要意義;“有機氫化物技術”則可以將氫氣在催化劑的作用下轉換為液態有機氫化物,在常溫常壓下被儲存和運輸,在需要時可還原為氫氣作為燃料供給,革命性地解決了氫氣儲存過程中易燃易爆的難題。
據中港印集團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區可華介紹,這兩項技術在全世界都處于領先地位,氫能混合動力車通過在汽油中混入6%的氫氣,可達到減少排放三成二氧化碳并節省50%汽油的效果,而汽車的正常行駛將不受任何影響。據了解,這種氫能混合動力車的技術有望于明年正式在中國市場上推出。
事實上,一直以來,“除了配煤技術,中港印還致力于在整個煤炭產業鏈上提高煤炭價值,開發煤炭潔凈使用技術,為中國的環保事業做出貢獻。”區可華先生表示,這些嘗試還遠不止對氫能混合動力車的研發。
2008年2月,中港印集團有限公司將在日本投資研發成功的“氫能源利用技術”和“有機氫化物技術”帶回國內,致力于推動國內煤炭產業資源綜合利用和節能環保的發展。該技術以煤矸石、煤泥、煤層氣以及焦爐煤氣等為原料提取氫氣,在獲得潔凈能源的同時,也解決了煤矸石、煤泥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經過認真調研,中港印集團認為,山西省境內擁有煤矸石、煤泥等豐富的制氫原料,因此擬在山西建立第一個有機氫生產工廠。同時亦選擇了汽車工業發展水平居全國之首的湖北省,建立有機氫應有研發中心,將日本研發成功的氫能源汽車技術引入中國。
納米碳的制取和利用技術也是中港印集團正在研發的新能源技術項目之一。這項技術以沼氣、煤層氣等為原料,通過化學反應直接獲得氫氣和優質的納米碳纖維,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納米碳具有硬度大、導電性好、有效屏蔽和吸收電磁波的特性,可做生產電磁波吸收薄板、耐熱墊片原料等,此外,利用納米碳對污水進行處理,可以不使用化學藥劑,高效地去除水中細菌、氣味和顏色,使污水變成高質量可供使用的水。目前,中港印集團在無錫進行了初步調研,并計劃利用該技術治理太湖污染。
“清潔發展機制(CDM)”主要是指碳減排貿易,根據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的《京都議定書》,發達國家利用先進的技術和資金支持發展中國家建設清潔項目,并將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減排額度回購,以抵頂其在《京都議定書》中承諾的減排指標。
為了支持中國企業建設節能、降耗、環保等資源綜合利用項目,開展減排貿易,中港印集團在國內專門注冊成立了服務公司,組織專業的團隊,大力推動CDM項目。開展CDM項目有利于環境保護和全球氣候條件的改善,有利于產業結構的調整和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有利于企業的科技進步和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中港印集團通過開展此項減排貿易,可以引入國外的資金和先進技術,能夠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緩解地方的就業壓力,對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