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配電設備業:主營業務增長盈利能力下降
輸配電設備制造業屬于電力設備制造業,分為電力一次設備和二次設備。一次設備主要包括變壓器、電抗器、電容器、電力開關及電線電纜等,是電力輸送的"硬件"設備;二次設備則主要是針對電網自動控制、保護和調度而言的,是電力輸送的"軟件"設備。
近兩年全國大面積的"電荒",不僅促進電力行業的快速發展,各地電力投資的大幅增加更是直接刺激了電力設備的市場需求。僅2004年全國完成的電力設備就高達3700萬千瓦,比2003年增長74.8%。權威部門預測,今明兩年全國每年新增裝機容量至少在2500萬~3000萬千瓦,新增投資額在2400億元以上。顯然,伴隨著電力建設規模的急劇提升,輸配電設備行業已經由復蘇階段進入新一輪高速增長期。
輸配電設備行業共有13家上市公司,我們以這13家公司為樣本計算輸配電設備行業財務指標平均值,分析輸配電行業的運行現狀和發展趨勢。根據分析結果,受益于國家對電力設備行業宏觀政策的支持,輸配電行業的業績整體繼續呈上升趨勢。
主營業務增長 盈利能力下降
根據輸配電設備13家上市公司2004年報,2004年輸配電設備行業的平均銷售能力都有所增長。2004年行業平均主營業務收入和主營業務成本都達到近五年的最大值,分別為10.81億元和8.27億元,比2003年分別增長2.29億元和1.9億元,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達到26.85%。
為緩解電力緊張狀況,近年來國家持續加大電力投資。2004年國家電網公司系統固定資產投資計劃為814億元,其中電網項目投資462億元。但由于外國跨國公司紛紛在國內建立合資企業,對國內企業的壓力很大。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場需求較大、銷售收入增長的良好形勢下,輸配電設備行業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卻略有下降。萬家樂、許繼電氣、阿繼電器和永鼎光纜出現主營業務成本增長大于主營業務收入的現象。
造成盈利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鋼鐵、銅、鋁等原材料價格的大幅度上漲,增加了產品成本,特殊訂貨的增加無形之中也加大了產品成本;外國跨國公司建立合資企業,對國內企業產生壓力,而行業的激烈競爭,導致銷售價格上不去;生產費用大幅度上升,導致銷售利潤在銷售收入上升的基礎上增長不大甚至出現下滑;三項費用增加等致使2004年行業平均凈利潤比上年有所減少。
應收賬款數額巨大 影響企業日常經營
輸配電行業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應收賬款數額巨大,應收賬款周轉率較低。該行業的應收賬款周轉率2004年平均值僅為1.2846,應收賬款周轉天數較長。平均應收賬款額占主營業務收入的48.7%,其中長征電器、ST東北電、許繼電氣和國電南自的應收賬款額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率均超過了50%。巨額應收賬款使部分銷售收入不能轉化為現金,減少了企業的現金流量。分析該行業公司應收賬款的賬齡,我們可以看到,平均一年以內的應收賬款占60%~70%,一年至兩年占20%~30%,應收賬款賬齡不長,可收回性大。
應收賬款數額巨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輸配電設備制造業競爭十分激烈,尤其一次設備更加明顯。以變壓器行業為例,1995年前全國變壓器企業只有100多家,2003年底已經發展到1000多家,而且大部分企業集中在技術含量、附加值較低的常規產品制造領域。這一領域的生產能力相對過剩,主要以價格戰為手段進行市場競爭,因此產品價格始終在低位徘徊。在這種情況下,迫使企業不得不以賒銷的方式來增加收入。
第二,輸配電設備的行業特點決定了該行業的應收賬款數額會略高于其他行業。2004年輸配電上市公司的應收賬款平均值為4.44億元,而應收賬款周轉率平均值僅為1.2846。因為輸配電設備的下游行業主要是一些發、供電企業,對輸配電企業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由于目前輸配電設備的穩定性還不完善,所以銷售都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只有在購買企業已經使用一段時間且發現設備沒有問題,能夠順利運行以后,下游行業才會把全部貨款交付給輸配電企業。
第三,關于輸配電設備行業的應收賬款回收期問題。由于電力投資的多元化,地方資金不能及時到位或發生變化的情況時有發生,由此產生應收賬款,但這種欠款一般在兩年內可以收回,若超過兩年,出現壞賬的可能性會增加。
企業投資規模大現金流量過低
輸配電設備行業的平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與主營業務收入比2004年為0.021,2003年為0.088。從這些財務指標可以看出,輸配電設備企業通過經營活動獲取現金的能力較差,這主要由于應收賬款所占比重過大造成的。
另外,輸配電行業對外的投資活動也是導致現金流量較小的原因之一。
2004年行業平均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為負,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流出比為0.053,反映輸配電設備行業企業普遍存在的大規模投資情況,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兩種原因。
第一,市場需求增大引起的擴容投資。我國經濟高速發展,電力需求增長速度高達15%。國家電網建設需要3600億元投資。一般來說,一次設備約占總投資的35%左右,二次設備約占電網投資的10%左右。2005年前,這一期間形成的電力一次設備市場達到約2100億元,電力二次設備市場約為360億元,合計形成近2460億元的巨額需求,未來2~3年內,電力設備行業將處于增長期。
由于巨大的市場需求,不少電力設備企業已預簽幾年的合同。從企業內部看,各電力設備生產企業的生產能力達到飽和狀態,生產能力的不足成為電力設備生產企業業績提升的瓶頸,為此許多企業投資建廠、購買設備,擴大其生產規模,解決產能不足的當務之急。如特變電工2004年構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支付的現金為6.1億元,2003年為4.45億元;2004年投資活動現金流入流出比為0.09,2003年為0.2。
第二,并購企業,實現行業整合,掌握高新技術引起的投資支出。到2003年底,我國僅變壓器企業就有1000多家,而其中在高端變壓器產品市場具備競爭力的,不足五家企業。為此,本著實現行業整合,引進先進生產技術的思想,國內行業優秀企業進行了重組,導致現金流出量大幅增加。這一類投資增加了本年度的現金流出量,從長遠看為公司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提高公司的競爭力。
一次設備企業多競爭激烈二次設備企業少利潤較高
輸配電設備制造業分為一次設備和二次設備。一次設備是指直接承擔輸電、配電、用電功能的設備,如控制設備、斷路器、開關、變壓器、輸電電纜等。國內一次設備生產廠家較多,競爭激烈。但電壓等級越高,進入的企業越少,壟斷程度也越高。一些超高壓的設備,由少數幾個跨國公司或其在中國的獨資、合資企業生產。二次設備指為了一次設備正常運轉和實現對電能的管理所需的各種穩定控制設備,如電力系統自動化、調度自動化系統,是電力專業知識和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訊技術、系統集成等信息領域的技術集成。目前,在國內只有少數幾家二次設備的生產企業,特別是在高電壓等級的二次設備方面,生產企業寥寥無幾,這使得我國二次設備生產企業具有較高的利潤。
除2001年外,輸配電二次設備行業的平均資產規模小于一次設備行業企業。2004年一次設備企業平均總資產為21.36億元,而二次設備企業為20億元。這主要由于生產需要,一次設備企業的固定資產較多,二次設備企業生產的技術含量較高,平均資產獲利能力較高,成本控制也較好。
2004年二次設備行業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分別為1.45和1.14,分別高于一次設備行業1.12和0.82,可見二次設備行業的短期償債能力略好于一次設備行業。
輸配電二次設備企業的財務指標優于一次設備的主要是:二次設備包括的電力保護及自動化設備以及繼電器等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市場進入門檻相對較高,同業競爭程度相對較低,在市場競爭中能取得較大優勢;二次設備制造企業的主營利潤率處于較高水平。
雖然橫向比較二次設備行業的獲利能力和短期償債能力都好于一次設備行業,但是縱向比較來看,2004年二次設備行業的平均主營業務收入增長額1.93億元,小于一次設備企業的平均增長額2.45億元。從2000年至2004年的財務數據看,一次設備行業的平均凈利潤保持持續穩定的增長,而二次設備行業的凈利潤在2001年和2002年都有所下降。
在良好的市場條件下,一次設備企業也通過并購整合,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含量和競爭力,縮短了與二次設備企業的差距。例如,2003年特變電工先后投資2.7億元和2.3億元,成立了特變電工山東魯能電纜有限公司和特變電工沈陽變壓器集團有限公司。這些與業內頂尖企業的聯合,使特變電工一躍成為變壓器全球產能最大的企業之一,其高壓電線電纜國內產值位居第一。另外,二次設備相對一次設備市場需求存在一定的滯后效應,二次設備企業的競爭優勢還未完全顯現出來。
課題負責人:劉姝威 執筆人:薛冬馨 孫 潔 羿偉強 劉沫晗 資料搜集:馬 茜 王一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