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獲機市場潛力大
隨著小麥、水稻機械化收獲的迅猛發展,我國農村對玉米機械收獲的呼聲也日益高漲。有關專家分析認為,鑒于目前玉米收獲機量少、機收水平低,這類產品的市場潛力很大,有望成為拉動農機生產的一個新亮點。
據了解,目前全國各種聯合收獲機保有量約30萬臺,年產量在4~5萬臺之間,其中絕大部分是麥稻收獲機。目前全國小麥收獲機械化水平達66%以上,并且實現了每年12萬多臺聯合收獲機跨省市的易地社會化服務。水稻收獲機械化水平近年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相比之下,玉米收獲機僅4000臺左右,年產量不足千臺,全國玉米機收水平還不到2%。
據有關專家介紹,2000年我國玉米種植面積為32754萬畝,約占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20%。在農業結構調整中,玉米作為畜牧業發展必需的飼料作物,將繼續保持較大的種植面積。農業部已把發展玉米機械化收獲列為“十五”發展的重要項目,現在全國農機開發和推廣的重點也開始轉向玉米收獲機,山東、河南、河北、遼寧、吉林等主要玉米產區都把玉米機收列為重點發展方向。初步預測,若要實現玉米收獲機械化,全國共需玉米收獲機30萬臺,工業產值可達240多億元。
眼下從事玉米收獲機開發的大都是中小型企業,有些產品還處于研究試制階段,那些有能力在資金和科技方面加大投入的企業,將有可能在競爭中搶得先機。天津市已有幾家企業先后研制出背負式、自走式、玉米割臺三種類型的產品。天津富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4YW-3型背負式玉米收獲機,是國家星火產品,經過3年的開發、改進,已有少量產品推向市場,用戶反映較好,在全國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有關分析表明,玉米收獲機將成為一些農機經營戶的下一個購買目標,市場前景看好。目前,一臺背負式玉米收獲機售價3.6萬元左右,參加社會化服務跨區作業,如果年作業量達800畝,畝收費40元,則一個作業季節就可收入3.2萬元,購機戶在兩年內就可以收回投資并有盈余。
專家同時認為,要使玉米收獲機械盡快成為市場上的一個新亮點,科技、農業主管部門還應加強立項研究和協作,積極開展玉米收獲機的試驗、選型工作,對一些有潛力的企業和產品應加大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