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2月外貿跌幅明顯收窄出口退稅率或再調整
今年第一季度被眾多外貿企業認為是最難熬的季度。出口額經過前2個月的大幅下跌后,3月能否回暖備受關注。
中國第一外貿大省廣東的外貿降幅已呈現收窄的趨勢。多方人士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受國際大環境影響,目前盡管很難扭轉外貿下跌的局面,但形勢有好轉的跡象。
廣東黃埔海關副關長徐蔚葳對本報記者表示,廣東3月份的進出口額跌幅有望進一步收窄,近期在其關區備案的加工合同金額與去年同期持平,而合同數量微增。各級政府陸續出臺的扶持措施及國內市場龐大的需求,令多數進出口企業對渡過難關有了信心。
徐蔚葳還表示,黃埔海關正在提高通關便利度,以降低企業成本。去年12月底開始試運行的國家級廣州保稅物流園區,為企業應對金融危機發揮了一定作用,不少企業的物流成本可節約50%。到3月中旬,進入該園區貨物總貨值已達到1.1億美元,尤其是3月份貨物量進入園區開始加速。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中國PMI(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為49%,最近3個月連續回升。該指數涵蓋的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積壓訂單指數、采購量指數、購進價格指數升勢顯著,升幅均超過5個百分點。
多家廣東外貿企業負責人也對本報記者表示,近期,其外貿訂單情況有所好轉。
廣東的能源進口量明顯增加。據廣州海關統計,1~2月,經廣東口岸進口的液化石油氣比去年同期增長58.8%。2月經廣東口岸進口的煤增長73%,創2008年以來單月進口量新高。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常務理事周世儉昨日對本報記者表示,不排除是出口情況好轉拉動這些能源類產品進口增長的可能,但主要原因還是這些商品目前的國際價格處于低位,以及中國內需的拉動。
周世儉認為,中國的進口將逐步恢復,而出口在上半年還將持續低迷,難以擺脫負增長。出口退稅率上調等政策對促進出口正在逐漸發揮作用,但目前的上調還不到位,估計4月份廣交會前夕可能還有一輪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