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紡企業改造并粗機械應盡可能發揮設備潛力
天津天鼎紡織集團公司高級工程師呂恒正在最近召開的全國棉紡織行業第一
屆技術改造研討會上建議,國內棉紡織企業在對并粗機械進行技改時,應充分考
慮到市場對品種質量的需要、企業現有的車間面積及原設備情況、技術管理人員
的素質和資金能力等四方面的因素,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新、老設備的潛力。
呂恒正說,在20世紀90年代,國產并粗機械的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主
要表現在制造技術、電子技術應用、傳動技術及環保技術的進步等方面。有數據
表明,1994年國產并條機尚停留在400-500米/分的水平,只有一家
企業配有短、中片段的自調勻整,粗紗機錠翼的速度在1200轉/分的水平,
傳統的傳動控制方式,沒有在線檢測。2000年,型號為FA329雙眼、單
眼傳動的國產并條機,其最高速度已達到了1000米/分的世界水平;型號為
FA321的單眼并條機速度高達800米/分;還有國產的超短片段自調勻整
裝置(BYD型)。粗紗機普遍采用了懸吊錠翼,最高機械速度可達1600轉
/分,采用工控機,多臺變頻電機單獨傳動,無錐輪(鐵炮)成形裝置,采取在
線張力檢測實現恒張力、恒離心力紡紗。
呂恒正認為,新型并粗機械的紡紗速度遠大于老型號。國內棉紡織企業在對
并粗機械進行技改的過程中,首先應注意新老設備的匹配,減少浪費;其次要考
查機器對不同原料纖維及纖維長度紡紗的適應性能;第三要看機器的靈活性,即
工藝參數調整的便捷性;第四要看機器運轉中的可靠性,即上、下牽伸羅拉的平
行度,隔距,加壓的一致性和MTBF故障間隔時間的長短。
他還指出,并粗機械的技術水平包括速度水平和自動化水平。企業在衡量設
備的水平時,不僅要看單機水平的提高,更看單機水平提高后企業整體技術水平
的提高。只有單機改造與原有設備的優化組合后形成有機體,才能發揮最大效
率。企業選擇技改方案及選擇設備應因地制宜,最佳技改水平的標準應是“用最
少的資金投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