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業重心繼續向亞洲轉移
要預測20年后的全球塑料生產與模塑中心將身在何方,所需做的推測工作不比做高難度分析少,但如果現在的趨勢繼續下去,那么塑料似乎會向東方的低勞動力成本熱土轉移。
對于樹脂行業,分析家們預測說,大部分新投資將流入能提供廉價石油和天然氣原料的中東地區,以及將誕生新需求的亞洲地區。
總部位于美國得州休斯頓的美國化學市場協會(CMAI)的全球塑料業務總監Howard Rappaport說:“基礎化學品和塑料的新建設將主要發生在占據低成本優勢的中東,以及需求和消費強勁的亞洲與印度。”
發展中國家的塑料消費正在迅速增長,其速度遠快于發達國家。以下數據就是很好的證明:作為世界最大的塑料消費國,預計中國的聚乙烯、聚丙烯和PVC消費量將從2007年的3270萬噸增至2012年的5160萬噸。
總部位于印度孟買的石化巨頭Reliance Industries Ltd.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同一時期,印度的塑料消費將增長一倍以上,即從540萬噸增至1150萬噸,屆時其在全球最大塑料市場中的排名也將從如今的第五名上升至第四名。
Reliance公司預測,位居前五大塑料市場的歐盟、美國和日本將各增產59萬-300萬噸。歐盟仍將保持全球第二大塑料市場的地位,到2012年其消費量預計約為310萬噸。
常駐新西蘭的分析師、同時也是總部位于美國俄亥俄州阿克倫城Robert Eller Associates Inc.公司的亞太區副總裁的 Roger Young說,在20年前,樹脂行業的巨頭幾乎被美國、歐洲和日本企業包辦了。而今,這一領域涌現出了中國中石化和中石油集團這樣的后起之秀,還有印度的Reliance公司和沙特阿拉伯的沙特基礎工業公司。
塑料機械領域也在顯現出相似的趨勢。目前從機器產量來看,全球最大的注塑機生產商是中國的寧波海天集團股份公司,而在20年前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海天的大名。
Young說道,在塑料加工方面,非洲未來的面貌可能和現在截然不同:“我認為非洲的塑料加工將在今后15-20年蓬勃發展起來。現在我們已經看到有些公司開始將非洲視為未來的進駐地。”
他說,隨著中國相對發達的沿海地區的成本上漲,而且勞動密集型和成本敏感型生產轉移至東歐和中歐、中國中部地區、越南和印度等地,非洲將成為眾多發展區域中的最后一個新熱點。
Young說,這些地方將保留一些屬于自己的優勢:比如,在生產知識產權要求較高的產品上,東歐比中國更具吸引力。
Rappaport在2月5日在新德里舉行的印度國際塑料工業展(PlastIndia)上說,俄羅斯有望在15-20年后崛起為全球樹脂生產大國,屆時俄羅斯將大規模投資建造石化設施及相關的基礎設施。他說:“[俄羅斯]擁有巨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
物流上的問題有望幫助中東發展為全球低成本制造中心,同時將喚醒墨西哥的活力,使之成為專攻北美市場的產品生產地。Rappaport說:“這主要取決于材料的供應情況、樹脂的價格和基礎設施,以及成品的運輸能力。不是所有的成品都適合長途運輸。只有可以用海運集裝箱以較低的成本運輸的成品才具備較強的運輸能力。”
海天集團的執行副總裁Helmar Franz說,眾所周知,要預測未來不是件易事。要準確地預知20年后的世界塑料中心所在,就必須將塑料業放在更廣泛的地緣政治背景下考慮。
Franz說,在過去,人口過剩是全世界最關注的問題,而現在,這一重心轉向了環境和能源方面,這一轉變極大地影響著塑料業的前進方向。他說,再過10-20年,全世界關心的頭等大事--如供水來源--現在可能還不是太明顯。
分析家們說,雖然將發生變化,但北美和歐洲仍將是重要的塑料市場,而且出于種種原因,許多產品必須在本土生產。
Young說,北美等地方將繼續成為質量要求高且立法嚴格的精密產品--如醫療設備的主要生產地,電器和發泡產品等高運輸成本商品也是如此,特別是如今各國政府設法通過減少碳排放來對抗全球變暖問題。
Young說,原始設備制造商將繼續向成本更低的國家推進,但他們進入中國和印度的目的將主要是服務于這些國家超過10億人口的本國市場。
他說,中國的汽車和電子市場仍將保持強勢,因為這些行業在不斷升級且對廉價勞動力的依賴較少。但他提出,作為塑料業龍頭老大的ABS樹脂行業正在從西方向亞洲轉移。
Young說:“西方企業會自大地告訴你,他們的樹脂質量要高得多。”
“他們的話可能沒錯,但如果市場不需要這么好的質量,那么他們又有什么優勢呢?隨著亞洲企業的經驗日漸累積,現在他們的技術和產品也正日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