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進機何時實現“中國造”?
“世界首臺萬噸擠壓機由民營企業山東叢林集團研制成功,這對我們‘國’字
號的企業來講有壓力,也有動力,對我國立項研制掘進機早日成功產生了極大
的振奮作用。”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汪建業理事長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
說。
在今年“兩會”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等十余位專家提出:振興我國隧
道掘進機制造產業,實現本地化生產。錢七虎院士告訴記者,首先,隨著中國
基礎設施的大規模建設,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中國的鐵路、公路、大中型
水電站以及南水北調、西氣東輸等工程將需要大量的長大隧道建設,城市建設
中的地鐵、市政工程、越江隧道也在不斷增加。據不完全統計,在2001年至
2020年間,我國將有約6000公里的地下隧道需要建設,年均290公里。隨著我國
經濟、技術的發展,面對進度、質量、環境以及綜合造價等因素,將會首選隧
道掘進機施工。其次,據預測,到2010年的10年間,中國各類隧道掘進機需求
量為180余臺,如全部引進將耗費10億美元。這樣將花費大量國債資金的基礎設
施建設不能起到擴大和培養內需的作用,相反卻調動了外需。反之,如果其中
的60%能采用國產掘進機,既可以大大節省外匯,又將使我國的隧道掘進機制造
產業得到發展。第三,多年來,我國技術裝備自主制造進程緩慢,這與國有企
業改革尚未深化有著密切聯系。一方面機械制造業大量生產能力閑置,一方面
市場需要的一些高端產品卻生產不出來。汪建業對記者說:“面對如此廣大的
市場需求,真是形勢逼人,機不可待,如果我們不加強在掘進機技術領域的研
發,我們將失去更大的市場份額,錯過掘進機早日實現產業化的時機。目前有
幾個重機企業集團已將該產品納入‘十五’期間乃至更長期的重點項目,如二
重集團。”專家們指出,二重是國家重點企業之一,以下四個優勢證明它有能
力承擔我國掘進機產業的重任。第一,從20世紀80年代末,二重集團公司就開
始介入,收集并整理了我國第一臺從國外引進的用于廣西天生橋水電站的美國
羅賓斯生產的Φ10.8m全斷面掘進機的圖紙資料,策劃在該公司對這兩臺掘進機
進行改造修復,并對部分零部件進行了測繪,為公司后續開發掘進機積累了寶
貴的資料。1991年初,公司選派技術人員到德國著名的地下工程施工公司
Hochtief公司進行掘進機施工與設備的研修。第二,該公司是集開發、設計、
制造為一體的中國特大型機械制造企業,設計人員及工藝人員600多人,其中享
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55人,有組織研制大型成套設備技術的經驗和人才。掘
進機作為具有機械、電氣、液壓、自動化控制、通風、除塵、地質及施工技術
的大型綜合成套設備,其研發必須依靠大量的專業人才。第三,該公司已與中
國巖石力學會、清華大學和西南交通大學,美國Robbins公司、德國
Herrenknecht公司就掘進機的研制和合作制造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該公司
已與澳大利亞Terratec公司簽訂協議,成立掘進機設計公司,目的是以
Terratec公司的技術為支撐,以該設計公司為技術運作依托,充分發揮二重集
團公司的制造能力優勢,把該公司建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填補國內掘進
機技術空白,在國內乃至國際上有較大市場優勢的掘進機制造基地。第四,該
公司地處西部,南水北調西線、鐵路、公路、大中型水電站等工程建設,為掘
進機提供了大量的市場機會。對于這些工程所需掘進機,在大量縮短運輸距離
的同時,還會降低安裝、調試及服務的成本,地緣優勢可轉化為市場優勢。
汪建業理事長介紹說,由于進口一臺掘進機需要相當于國產化產品成倍以上的
資金投入,將造成大量的外匯流失。沒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掘進機設備,只
能在高價格的進口產品面前望而卻步,嚴重影響國內施工企業施工工藝的改進
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最終結果是制造企業和施工企業雙雙被擠出市場。再次,
由于國內科研開發的潛力挖不出來,一些重型機械制造企業找不到活干,就無
從談起形成我們自己的掘進機產業體系,更帶不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結果
是:搞我們自己的基礎設施建設,卻救活了國外的相關企業,從一個方面削弱
了“擴大內需,拉動經濟”目標的實現。
為使掘進機早日誕生,有關專家建議目前應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其一,建議將掘進機的研制和施工技術,列入國家重點科研規劃,在經費上予
以支持,并建議由國家綜合部門加強領導,統一規劃,集中力量,協同攻關,
避免重復勞動和重復建設。
其二,認真總結以往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加強信息交流和宣傳工作。目前,在
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下已成立了推動掘進機應用和產業化的工作組。希望
國家有關機構積極指導和支持技改工作,以期發揮工作組為政府、制造商和用
戶積極提供國內外前沿信息和咨詢建議的作用。
其三,結合我國國情,編制有關掘進機開發和研制生產的指導性文件,例如制
定隧道直徑系列標準,使規劃、設計、研制和施工單位有所遵循。
其四,為建立我國的掘進機產業基地,建議在自主開發的基礎上,以技貿結合
方式適當引進國內外先進設備和技術,力求合作開發制造,并結合西部大開發
中有關工程進行,國家給予政策扶植。
其五,主管行業協會應加強規劃與協調,選擇少數具備研發能力并有技術基礎
和研制生產經驗的企業,重點扶持,實現產品化和系列化,從而提高投資效益
和研制速度。
汪建業理事長最后說,目前我國的外貿出口中,外貿企業的加工貿易已占50%左
右,并有繼續提高的趨勢,外資企業在推動機電產品和高技術產品出口增長方
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英、德、美各國的成功經驗,使大量引進外來技術,經
過消化、吸收、創新,形成自己的技術專利和產品。中國企業應向外資企業學
習,提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制造能力和出口能力。世界首臺萬噸鋁型材
擠壓機已經成功,證明中國完全有這種能力和智慧。我相信掘進機在不遠的將
來同樣會研制成功,讓中國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走上現代化的民族復興
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