訣別土法煉焦
經過全省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聯合攻堅,自去年12月12日省政府組織開展的大規模取締土焦、關閉改良焦爐“雙十二專項行動”取得決定性成果。3月22日,來自省政府領導組辦公室的最新統計表明,全省982家改良焦被關閉、709家土焦被殲滅。至此,長期困擾山西環境污染問題———土法煉焦,在我省已基本宣告終結。
原始工藝浪費 資源污染嚴重
焦化業是我省的支柱產業。改革開放初期,土法煉焦一度占據著全省煤炭加工轉化的主渠道位置。數以萬計的土焦爐、改良焦爐密密麻麻分布在村落四周、公路兩旁、河流岸邊,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情況十分驚人:每煉一噸焦可產生300至500立方米的污染物,其出焦率不足70%,而且煉出的焦炭僅占煤炭價值的1/3,占2/3的煤氣、焦油等寶貴資源都作為“污染物”排掉了。
1996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對以土法煉焦為主的土小企業予以取締。當年,全省大面積土法煉焦爐被依法鏟除,土法煉焦受到沉重打擊。
在隨后幾年的歷次大小環保行動中,我省都將取締土焦、淘汰改良焦作為重點。但由于這些土小企業工藝簡單、隱蔽性強,加之地方保護主義,最終出現了年年檢查、取締,年年死灰復燃的怪現象。僅在去年7月開展的全省“清理整頓不法排污企業專項行動”中,就新清理出改良焦生產企業502家。據省環保局掌握的情況,一些地方的偏遠山區,甚至還有成片的土焦群。有關部門的統計顯示,去年全省改良焦產量仍高達2200萬噸。有關人士認為,取締土焦、改良焦爐對壓縮焦炭產量,實施焦化業持續發展有著極高的戰略意義。
打響告別落后生產方式環保戰役
去年12月12日,一場以全省3300萬人民根本利益為宗旨,堅決改變環境污染嚴重現狀,徹底告別落后生產方式的環保戰役在改良焦爐最集中的孝義市打響了第一槍。親任行動領導組組長的牛仁亮副省長要求,各級政府及環保、監察、經貿、工商、司法、電力、安監等相關部門協同作戰,切斷土焦、改良焦企業制造污染的生路,不讓一個土焦、改良焦爐繼續非法生產。同時省政府派出五路督查組分赴各市地進行督查。
環保部門及時向被關閉企業送達取締、關閉決定,并對關閉全過程進行現場監督;電力部門終止與被關閉企業的供電合同,及時拆除供電設施;工商部門依法吊銷被關閉企業的營業執照;公安部門為參加專項行動的執法人員提供了安全保障,對拒不執行關閉取締決定的企業主實施拘留措施;監察部門對違法責任人和查處不力者及時立案查處;經貿部門吊銷被關閉企業的焦炭生產許可證和經銷證件;安監部門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土小煉焦企業進行查處;計劃部門終止了一些正在違法建設的改良焦項目立項計劃;國土資源部門吊銷被關閉企業的土地使用證……
違法排污企業置于眾目睽睽之下,繼續污染只有死路一條。
市地縣鄉多管齊下,誰出了問題處罰誰
省城太原在原清理出10家改良焦企業的基礎上,重新對土焦、改良焦主要集中地進行全面細致地清理和大規模取締關閉行動;大同市政府召開了關停協調會,對清理出的違法企業,紀委和環保局分三個組進行現場督查;忻州市所轄的12個縣市共清查出323座土焦、27家改良焦企業;晉中市要求各縣(市區)背水—戰,介休市政府撥出30萬元專款用于專項行動,平遙縣、鄉政府領導分片包干,誰出了問題處罰誰。
臨汾是全省的污染重地之一。副市長董彩霞現場坐鎮指揮,全市對轄區內的土焦改良焦全部進行了取締關閉,同時將100立方米以下煉鐵爐也列入這次行動之列;運城市對清查出的60家企業全部下達了關閉決定,并逐一拆除設施;長治市對轄區的53家改良焦全部實施了斷水、斷電措施,沁源縣還專門從太原聘請爆破隊對改良焦企業的煙囪進行了爆破。
呂梁是全省的貧困地區,土焦改良焦曾遍地開花。“要借這次專項行動,打好環保翻身仗”,行署副專員丁雪峰斬釘截鐵的態度,給環保部門執法堅定了信心。他們立下軍令狀,將任務層層分包,責任到人,夜晚蹲點,白天出擊,曾一天炸掉30余根煙囪。但在各地轟轟烈烈開展專項行動期間,仍有一些煉焦戶置環保法律法規于不顧,頂風作案,干擾、阻撓取締工作,甚至出現了野蠻毆打執法人員的惡性事件。對此,省領導迅速作出批示,要求地方政府依法嚴懲,確保按期完成任務。
行動期間,省政府兩次派出督查組奔赴各地現場督戰。牛仁亮副省長親率督查組檢查取締關停情況,要求狠抓污染典型,嚴查監管不力人員,嚴處違法者;省環保局局長王樹靜及其他6位局領導都按照分片包干的責任要求,戰斗在一線。
千余土焦改良焦爐取締關停
勢如破竹的環保執法行動,使眾多污染企業從人們的視線中消除。據統計,千余土焦、改良焦爐的取締關停,每年可減少煙塵排放量6萬噸,減排二氧化硫10萬噸,減少低品質焦炭產量3000萬噸,不僅為今后推廣現代化大型焦爐,做大做強高科技產業、傳統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騰出了市場空間和環境容量,同時促進了全省環境質量的改善。
2003年全省11個市地的大氣環境質量普遍好轉,其中太原市二級以上良好天數達到了182天,大同、長治二級天數達到140天以上,朔州、晉中、運城、離石均超額完成120天的目標,全省煙塵、化學需氧量、氨氮和工業固體廢棄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均控制在國家確定的目標內,部分污染物排放總量還有所下降。
專項行動取得驕人成績,不僅記錄了山西環保人的心血與汗水,更強有力地說明了環保在全省經濟結構調整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新的一年,山西將進一步整頓、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科技含量高、競爭力強、污染小或無污染的企業和產品,努力提高經濟總體素質,在“關小上大”上,達到一定規模效應,從而實現調產依靠環保,環保促進調產的目的。
安上高科技與環保的輪子,山西工業將越走越快;插上高科技與可持續發展的翅膀,山西工業定越飛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