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風口浪尖中國模具工業積極突圍
由于模具生產周期及滯后反應,今年上半年中國模具工業運行情況似乎一切正常,但從第三季度開始,尤其是進入第四季度之后,模具生產企業普遍感到了涼風和寒流,訂單不足現象十分普遍且愈顯嚴重。中國的模具工業在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中也難以獨善其身,身處風口浪尖的企業已在積極地尋求對策,以求在逆境中爭取更大的商機。
模具行業已受明顯影響
中國模具工業協會專務周永泰近日在廣東模具工業協會舉辦的研討會上,明確列舉了幾個數字來評估當前的情況。
周永泰指出,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與去年相比,預計中國模具行業今年全國總銷售額只能增長5~10%,增幅回落將超過10%。在這次全球金融危機所帶來的經濟發展滯緩之中,對中國模具工業運行情況的基本估計是:模具生產企業基本未受到影響或影響尚未顯現的約占20%,已受到影響和影響已經很大的企業約占40%。被調查的企業普遍認為2009年情況會比今年更差,發展速度將進一步減緩,總體還是比較樂觀。但全行業的運行發展情況要差于被調查企業的情況。
至于所受沖擊的地域,周永泰分析說,首當其沖的是東南沿海各地,特別是外向型企業更為明顯,這個沖擊波正在逐漸由東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區傳遞。水平越高的企業受沖擊越小,水平越低的企業受沖擊越大。
協同合作是為制勝之道
在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下,靠企業單槍匹馬,往往難以應對風險。因此,就需要政府和行業組織采取一些積極的措施和行動,以助力企業發展。
為促進發展,中央政府今年制定了擴大內需的投資計劃,并調整相關行業政策以降低企業負擔。同時,各地政府也采取了一些積極措施來幫助企業。其中最典型、讓模具企業最直接受惠的一個例子當屬寧海經濟發展局對當地模具企業的補助措施。
12月3日至6日,“2008歐洲模具技術和設備博覽會”于德國法蘭克福舉行。由于訂單減少,寧海縣許多模具企業放棄了原本參展的計劃。但寧海經濟發展局承諾,若企業參展,則每只攤位補助2萬元人民幣。最終14家企業高調亮相法蘭克福,并且獲得超過1,000萬歐元的意向合同。
行業組織的作用在關鍵的時候也發揮的淋漓盡致。12月20日,廣東省模具工業協會在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舉辦“2008年廣東國際先進模具技術研討會”,近300行業人士共聚一堂,商討“過冬”良策。
會上,廣東省模具工業協會會長洪惠平表示,為了使企業在全球金融風暴中得到更多支持,廣東模協于12月3日專門向廣東省省經貿委作了匯報。并提出“加大對模具工業輿論宣傳力度、加強對汽車模具產品生產、加強對清遠模具制造園區、加強對模具人才培訓工作、加強對模具企業技術改造、企業技術中心、技術創新、企業融資、企業信息化建設等方面支持”的要求,都得到了基本認可。這次召開的以“交流先進技術,發展模具事業”為主題的研討會,也是研討應對措施的活動之一。
會中、會后的提問和交流氣氛熱烈,與會專家積極支招,詳細地回答了參會企業代表提出的當前面臨的一些問題。為此,廣東省模具工業協會方面表示,今后每年將召開一次類似的、規模更大、內容更豐富的先進技術交流會,以期推動模具工業的不斷發展。
無獨有偶,中國模具工業協會也于本月25日至26日在武漢市召開常務理事會議,專門研究分析“我國模具行業和企業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的措施”。
企業需轉變策略
政府和行業組織的力量畢竟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企業發展關鍵要靠自己,內因才是決定因素。在整體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下,企業需要改變思路和轉變策略,進行自救以及提高自身競爭力。
模具行業資深經理人、中國國際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行業特邀研究員羅百輝先生指出,模具企業要轉變策略,應從以下幾點著手:
1.建立精細化管理。在經濟的寒冬中,企業要實現生存與發展,必須致力于管理的精細化,嚴格控制成本,降低庫存。通過ERP的應用,可以實現物流、資金鏈、信息流的“可視化”。
2.強化客戶關系管理,縮短產品上市周期,增加產品附加值,提升品牌價值。
3.加強上下游企業供應鏈協作,協同制勝。通過加強上下游企業之間基于供應鏈的協作,可以分散風險,提高且的預警能力。充分利用支持企業間協作的工具,包括供應鏈管理(SCM)、供應商關系管理(SRM)、企業門戶等,這些技術通過與ERP系統集成,可以實現上下游企業之間的高效協同。
危中探機尋找突破
用辯證法的觀點來看,有“危”就有“機”,只是企業在面臨“危”時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果斷出擊,才可能把握住“機”。
上述提到的寧海縣14家模具企業的事例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據《寧波日報》報道,寧海模具協會秘書長蔡能平說,這次寧海模具企業參展歐洲模博會,所攬下的業務都是國外制造業客戶直接下的單子,這實際上也有拐點的意義。因為以前寧海模具出口歐美發達國家,大都通過中間商貼牌銷售,賺的是利潤微薄的加工費,利潤大頭都被中間商拿走了。現在省了中間環節,就為模具自創品牌銷售掃清了障礙,從這個角度看,這次金融海嘯中的模具技術和設備博覽會倒是寧海模具的一次“涅槃”的機會,模具制造將真正迎來“創造”的時代。
一位參展歸來的企業家亦指出,金融危機對歐洲企業造成較大沖擊的同時,為中國企業卻創造了一定機會。鑒于發達國家的一些企業出現經營困難,為壓縮成本,他們更傾向于直接向發展中國家采購模具產品。
前不久,湖北省模具工業協會理事長李建華表示,未來4年,湖北模具工業將充分利用該省汽車工業優勢,使省內模具產值以每年1億元人民幣的速度遞增。李建華說,湖北模具企業產品類型相對集中,鄂西北的汽車沖壓模,鄂東的塑料管材、管件模具已形成一定的規模優勢。如果充分利用湖北省汽車工業優勢,模具工業每年遞增1億元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由此可見,模具市場商機依然是無限的。面對困難,企業必須樹立信心,并制訂切實可行的發展戰略,才是實現跨越發展的最好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