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循環利用:工業“三廢”被“吃”干“榨”盡
feijiu網資訊平臺:堆積如山的石煤灰、硫酸渣、煤矸石等工業廢物加以水泥、石材、石膏、鋁粉等材料,通過澆注成型、切割、蒸壓等先進工藝加工后,變成了混凝土砌塊……這是日前筆者在玉山縣江西躍達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看到的場景。“這個項目是國家扶持的環保型項目,總投資1.1億元。我們是全省規模最大的利用尾砂制造新型墻體的高科技企業,年產30萬立方米的蒸壓加汽混凝土切塊,每年至少節約土地80畝。”該公司總經理吳建華指著生產線介紹說。像躍達新型建材這樣走資源循環利用之路的企業,該縣還有很多。
玉山縣礦產資源較為豐富。長期以來,由于不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和興建工程項目,衍生了生態環境退化:全年約40萬噸的尾砂排放量給當地造成嚴重污染,大量耕地被廢棄渣石占用,河道淤塞,老百姓叫苦不迭。為變“廢”為寶,該縣積極推行節約型發展模式,引進高科技企業盤活廢石、廢氣、廢水,走出了一條資源再利用之路。
為加快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構建新型產業體系,玉山縣將循環經濟列入“十二五”規劃的重要內容,大力發展生態型工業和循環經濟。同時,以科技為支撐,促進循環經濟技術進步,促進傳統產業高新化,并通過資源綜合利用資格認定、為企業減免稅、積極爭取項目扶持資金等措施,推動資源再生與循環利用。該縣還不斷采用新工藝、新設備,形成了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帶動力強的高新技術產業和企業群體。江西萬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回轉窯窯頭、窯尾排出的廢氣,投資5000余萬元新建了兩條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產線配套純低溫余熱發電工程,平均每年發電量為5100萬千瓦時;在配料上盡量使用工業副產品及工業垃圾,年均消化冶煉廠工業副產品硫酸渣近4萬噸、脫硫石膏近9萬噸、工業煤渣33萬噸。江西恒天礦業有限公司投資180萬元建成了廢水循環利用系統,年節約水資源23.76萬噸,實現了廢水零排放……
該縣通過實行“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利用模式,促進了經濟由粗放向集約、綠色轉型,循環經濟成為發展中最響亮的一張“品牌”。目前,全縣已建成以萬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粉煤灰綜合利用基地、以恒天礦業為代表的巖石板材綜合利用基地、以巖瑞銅業為代表的廢舊金屬綜合利用基地等多個綜合利用基地,涵蓋了工業廢渣、枝丫材、廢塑料、廢橡膠、建筑垃圾等多領域。如今,該縣96%的企業做到了資源的綜合利用,污染物基本上達到“零排放”,綠色工業占據全縣經濟份額的65%,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