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能可觀重機行業借市場實現跨越發展(1)
作為為基礎工業提供裝備的重機行業,首當其沖成為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研制的主力軍。日前,在記者對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理事長汪建業的采訪中,談到當前我國重型機械制造行業的業態,樂觀是其主旋律。
旺盛需求推動行業技術進步
"十五"期間,我國重大裝備的技術水平有很大提高。2000年開始,由于重型機械市場需求旺盛,市場需求在帶動重型機械制造業經濟增加的同時,也推動了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最近3年,民營企業對重大裝備需求的增加,則大大促進了重大裝備的自主研發。
2004年,重機行業有3個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西安重型機械研究所、上海重型機器廠有限公司、山東叢林集團研制的萬噸雙動臥式油壓機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研制的三峽1200噸起重機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燕山大學研制開發的連軋板型控制軟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此外,還有幾項成果對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具有積極意義:
冶金裝備: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與鞍山鋼鐵集團公司共同完成的1700連鑄連軋成套設備,是以國內為主完成的"十五"期間最具代表性的成套設備,它的開發成功,結束了我國熱連軋依賴國外技術的歷史。
西安重型機械研究所與天津無縫鋼管廠聯合研制的石油管端部加厚生產線、西安重型機械研究所與梅山鋼鐵公司聯合研制的150噸RH真空脫氣成套設備,終結了我國引進這類成套設備和產品的歷史。
太原重型機械學院、燕山大學、寶山鋼鐵集團公司共同研制的大型連軋機自衛軸承座和太原重型機械集團公司研制的軋機油膜軸承等重型裝備基礎件,對推動重型裝備產品技術上一個新臺階起到了重要作用。
礦山和隧道采掘裝備: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和美國羅賓斯公司合作制造的直徑3.65米掘進機,達到日進尺80米的水平,這對今后我國掘進機本土化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沈陽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在消化國外技術基礎上進行自主開發的中速磨煤設備,產品已形成系列,基本占領了國內市場。上海建設路橋機械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各類系列破磨設備,已占領了國內和東南亞市場。
太原礦山機械集團公司研制成功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1200kW大功率電牽引機,并正在開發功率為1800kW的電牽引機,基本實現了采煤設備與世界技術水平同步的目標。
中信重型機械集團公司研制的日產8000噸的水泥設備不但占領了國內市場,還占領了東南亞市場。
物流搬運裝備:太原重型機械集團公司為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研制的1200/125噸橋式起重機,是當今世界單鉤起重量最大、跨度最大、行程最高的起重機,保證了三峽發電機組直徑18.4米、重1900余噸轉子等大型關鍵部件的安裝。
原大起集團公司設計制造的2250噸/小時卸船機、4500噸/小時礦石裝船機、370噸造船門式起重機、1900/200噸固定回轉臂架式起重機等也相繼創下中國大型起重設備制造新紀錄。
北京起重運輸機械研究所為聯想電腦公司開發研制的我國第一套與企業ERP系統實現無縫連接的集成化物流系統成套設備;為神州數碼公司開發研制的我國第一套自動化物流配送系統成套設備,其立體化倉儲、RF(無線射頻)無紙化作業檢選輸送、企業ERP集成化物流管理等構成一個典型的自動化物流配送中心。
大型鍛壓裝備:研制能力基本實現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在上世紀70~80年代引進高精度擠壓機之后,我國科研單位和有關企業加大消化和開發力度,目前大型鍛壓和擠壓設備基本是國內自主開發產品。特別是西安重型機械研究所技術總負責,由上海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制造的世界第一臺1萬噸雙動鋁擠壓機組在山東叢林集團投產,不但改變了大型鋁擠壓制品從國外進口的歷史,而且還實現了向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出口大型鋁擠壓制品。
大型鑄鍛件:一重、二重近幾年在大型鍛件開發上取得重大成果,兩企業均研制成功三峽工程中水輪機所需大型葉片,使外商的這一產品在中國市場有了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同時一重、二重還研制成功一片重約500噸的軋機牌坊,堪稱世界第一。
進步雖快但與世界水平相比差距仍然不小
盡管如此,我國目前重型機械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據汪建業介紹,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冶金機械主要差距是大型成套熱、冷連軋機的關鍵技術。隨著電力電子技術、信息技術及現代控制理論的發展,國際上冶金機械機電一體化水平提高很快,大型成套熱、冷連軋機技術取得了4項突破:軋機主傳動采用微處理實現數字式控制;軋線實現分級全計算機控制和綜合自動化;矢量控制原理、自適應控制原理、自尋追優調節等現代控制理論的實用化,從而將現代大型成套熱、冷連軋機的裝備水平向前大大提高了一步。而國產大型成套熱、冷連軋機主要是三電控制技術較差,全線多級計算機控制及各種生產工藝數學模型等方面技術存在較大差距,依賴外國技術程度較高。
第二,礦山機械主要表現在規格少、品種不全、設備性能落后、可靠性差、控制技術不足,總體上講較先進國家落后5~10年。以井下采煤中的電牽引采煤設備為例,我們的產品總裝機功率偏低,切割能力較弱,生產效率低;可靠性較差,壽命較短;監測、監控系統智能化方面與國外同類技術相比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