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沃爾瑪們”,中國應買入而非買斷
中國能買得起沃爾瑪嗎?
“當然”,長期以來擔任投資銀行家的羅納德·弗里曼自問自答道。這是一個垂直整合家的夢想;如果沃爾瑪是一個國家,那它可是中國的第八大貿易伙伴。即便在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情緒日益升級的時代,他說,誰能夠以安全問題為由反對大量外資入主沃爾瑪呢?
弗里曼的觀點遠遠超出了學術的意義,即便這種情況可能不會很快發生。
中國展開更大手筆交易的能力顯然日漸增強,而西方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不會改變這個事實。不過,可能改變的是,中國的策略和時機選擇。
中國顧問表示贊同
未來12至18個月內,戰略聯盟和合資企業將成為新潮流,因為它既順應美國的政治形勢,也符合中國企業發展的現狀
“到了游戲的這個階段,任何形式的敵意收購都是逆政治風標而行,”中國大陸最大的直接投資公司第一東方投資集團的首席執行官諸立力說。他建議那些干勁十足的中國客戶進行“買入、而不是買斷”的交易,尋求少數股份和合作關系、而不是全盤收購,希望以此輾轉穿越美國政界越來越變幻莫測的直接投資雷區。
諸立力預計未來12至18個月內,戰略聯盟和合資企業將成為新潮流,因為它既順應美國的政治形勢,也符合中國企業發展的現狀。他說,中國的企業領導人在經歷了1/4個世紀的經濟改革后,“仍然在學習游戲規則。”他們想通過海外收購獲得有保障的資源、先進的技術、全球化的品牌以及分銷渠道,這些也“可以通過合作關系獲得,如果合作進展順利,還可以加大參與力度,”諸立力說。
諸立力的買入理念的提出正值美中經濟關系處于關鍵時刻之際。近幾個月來,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氣氛達到了頂點,迫使迪拜港口世界公司放棄了通過收購一家英國港口運營商控股6個美國港口的計劃。而與中國相比,迪拜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不足為道。去年,中國的中海油也因一場類似的風暴被迫退出了對加州聯合石油優尼科的收購。
美國急需外資
即便面臨種種內部問題,中國仍有志在各個方面躋身于世界強國之列,從軍事到企業,都是它的戰場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美國最近表現出的對全球化的顧慮,即所謂的投資保護主義恰逢美國最需外國資本、中國海外投資達到創記錄水平的一年。
大多數美國人才剛剛開始意識到,他們的國家是多么依賴于外資,尤其是亞洲投資,來彌補創記錄的債務并使利率維持在低水平。2006年,美國將需要1萬億美元的外資,而這一年,中國的外匯儲備也將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
不論華盛頓的政治風向如何,中國人都會尋找能夠給他們帶來更高回報和更大戰略性股權的投資,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坐守一堆美國國債。他們將成為全球市場上越來越重要的公司股權爭奪者,不是競購美國公司,就是和美國公司角逐其他資產。與此同時,通過收購美國公司的股權,中國人可以重新部署收益,瞄準美國和海外回報更高的投資。
中國商務部稱,去年中國非金融類海外投資總額達到69.2億美元,較2004年增長26%,2004年的增幅為90%。據英國金融數據供貨商Dealogic的資料顯示,去年中國所有的海外投資交易總額為88.4億美元。
最引人矚目的交易包括2004年聯想集團斥資12.5億美元收購IBM的個人電腦子公司,使聯想集團一夜之間躍居為全球第三大個人電腦制造商。TCL國際與法國公司湯姆遜成立的合資企業使TCL成為世界最大的電視機制造商。TCL持有合資企業的多數股權,此次交易也使TCL贏得了RCA品牌。不過,最大手筆的交易一直在資源領域,中國企業不斷收購從非洲到拉丁美洲的權益。
未來幾年內,下面這幾個因素將推動此類交易的數量和意義實現質的飛躍。
首先,今年1月份,中國取消了中國企業每年用于海外投資的購匯上限。“這條新政策將引發現金充裕的中國企業尋求海外擴張的收購熱潮,”前新加坡貿易工業部官員FriedrichWu說。Wu現為新加坡國立大學的訪問研究學者。
其次,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鼓勵169家國有企業在國內上市之前先在國際股市上市。今年2月份,中國財政部稱,中國準備采納包括歐盟在內的100多個國家通用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這樣,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將趕赴海外市場籌集資本和股權,為他們的收購融資。他們還準備滿足競購公開上市公司股份的信息披露要求。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若布什政府成功迫使中國領導人重估人民幣匯率的話,那也會同時增強中國的購買力。你可以大談人民幣升值對貿易的影響,但題外話是,一夜之間,中國企業將擁有更多的美元來進行擴張。
所有這些變化背后的最終推動力是中國的凌云壯志,即便面臨種種內部問題,中國仍有志在各個方面躋身于世界強國之列,從軍事到企業,都是它的戰場。眼下,中國正在穩步實施著它的既定目標──到2010年將財富全球500強企業中的中國企業數量從16家增加到50家,哪怕貿易保護主義甚囂塵上。
諸立力倡導的買入戰略也正是植根于此。
做精明的收購者
“買下沃爾瑪”是一個“大膽的設想”,有著“比較現實的可行性”
中國的企業老板將不得不稍稍收斂他們的遠大抱負,但可以采納諸立力的漸進主義方法,這樣會遭遇較少的政治阻力。從小規模的投資開始,相比更大膽的行動,這樣取得長期成功的可能性更高。反之,西方的合作伙伴將得到中國合作伙伴的幫助,幫助它在利用股權出售所得進入棘手的中國市場的過程中“分解風險”。諸立力表示,如果當初中海油和雪佛龍達成戰略聯盟,那么中海油就可以避免競購優尼科失敗的命運(優尼科后為雪佛龍所收購),同時為自己的最終收購奠定基礎。
諸立力認為,總有一天,中國企業會收購一家像沃爾瑪這么顯要的美國公司,并在美國市場上掀起軒然大波,只不過不是現在。其實,至少有一位中國學者已經在研究參股沃爾瑪的可能性了。
長江商學院院長項兵曾在中文雜志《中國企業家》上撰寫過一個他稱之為收購沃爾瑪重要少數股權的商業設想。他建議通過公開市場,斥資大約230億美元收購沃爾瑪10%的股權,這筆錢相當于中國一天半的外匯儲備。“并不是很難”,他寫道。
項兵認為,成為全球最精明的零售商沃爾瑪的股東,對于全球最大的零售商品制造商──中國而言,好處是巨大的。中國企業將更加緊密地融入沃爾瑪的全球采購和分銷網絡,同時避免公開的沖突。他說,還有一點值得考慮,歷史上從長期來看,沃爾瑪的資產回報率遠遠高于同期美國國債的投資收益率。項兵稱,“買下沃爾瑪”是一個“大膽的設想”,有著“比較現實的可行性”。
也許這才是整個構想的真正寓意:美國人的重重顧慮并不會動搖中國人的雄心壯志──只會讓他們變得更加足智多謀。(全文摘自《華爾街日報》亞洲版)
來源: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