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金融危機機床工具企業如何“過冬”?
把機床工具行業眼下最熱門的話題概括一下,大概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行業市場走勢究竟將如何發展;二是國家最新的經濟政策——拉動內需的4萬億元投資將會給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三是機床工具行業正在面臨“嚴冬”考驗,那么要如何過冬?
行業走勢:偶然+必然
首先看一下必然的情況。中國機床工具行業已經保持了連續7年的高增長,制造量由世界排名第9提升到了世界排名第3,僅次于排名第二的意大利,其產值產量提高了6倍之多。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經濟也高速發展了六七年之久,而像機床工具行業這樣的持續高增長是不正常的,這個時候市場發生變化,或者說市場開始回落是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
像沈陽機床、大連機床在今年年初分別計劃小機床產量是5萬臺,除了沈陽機床、大連機床,還有其他兄弟機床廠跟在后面,其中一些小機床生產規模也達到幾千臺甚至上萬臺,比如凱達機床、寶雞機床、云南機床、蘭溪機床、安陽機床等等,這么多的小機床如何實現銷售顯然成為問題。
在經濟連續幾年的快速發展進程中,可以看到政策在這一過程中的變化。最初政策提倡快速、高速發展,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注意運營質量;接下來政策倡導又好又快的發展,把“好”放在“快”前面;最后政策又調整為倡導平穩的、健康的發展。
在政策的調整過程中,不斷在強調經濟運營的質量。比如又好又快的發展,首先強調的是好,這個“好”體現在機床工具行業就是機床質量不斷提高。舉個例子,即將啟動的京滬高速鐵路現在要求車速每小時達到350~400公里,而幾年前的水平還是120~150公里。專家介紹,京滬鐵路的每一根枕木都要經過磨床加工,那么為鐵路服務的制造裝備的檔次也可以想見。
同樣道理,現在的飛機、輪船、汽車、發電設備等都和過去的檔次不一樣了。這樣的發展趨勢意味著,一方面是市場中低檔次產品的需求飽和,另一方面需求向高檔次發展。
這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即使沒有金融風暴,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再加上金融風暴這種很強的偶然因素,就使機床工具行業眼下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但是這也加強了行業企業轉變產品結構的決心。比如杭州機床、沈陽機床等企業都表示要下決心把這些小的、低檔的產品甩掉,以前一直在猶豫不決。
下面是全行業1-9月的統計數據。2008年1-9月,中國機床工具行業延續了前7年高速發展的慣性,產值和銷售額分別達到2500億元人民幣左右,與去年同期相比,銷售額增加了32%,總產值增加了31%,利潤增加了30%。從這三組數據看,1-9月運行良好,維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局面,但高速發展的下面也蘊藏著幾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就是銷售產品的結構有了重大變化。以金屬加工機床為例,銷售額增加了32%,產量只增加了2%。而在過去幾年中,銷售額和銷售產量的變化基本是一致的,這說明低檔的、小規格的產品少了,印證了這塊市場在進一步下滑,而高檔的、高附加值的產品市場則有所上升。
第二個特點是產銷率在悄悄的、連續不斷的下滑,不是很明顯,但產銷率卻是在一步比一步降低。以前行業產銷率一直是99%左右,從6月份降到98%,9月份降到96%。 同時庫存有了很大增加, 1-9月份平均庫存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2%,六七月份尤其突出,庫存超過100億元,到9月份庫存有所好轉,但整個行業庫存量還有82億元,這個統計數據還只是在行業企業財務報表上所體現的,不包括中間商手里滯留的產品。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曾經做過較大面積的抽樣調查,庫存的產品從規格上說,多是中小產品,從檔次上說,多是低檔產品,9月份庫存有所好轉,并不是說低檔產品暢銷了,而是很多工廠減產或停產了。
第三個特點,從進口需求看,1-9月中國機床工具行業進口金額出現大幅度增加的局面,去年進口額度曾經一度出現負增長的情況,今年以來,尤其是3季度以后進口額度大幅度回升,1-9月份,機床工具行業進口達到9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而在進口額度增加的同時,進口機床的數量反而降低了。以量大面廣的加工中心和數控車床為例,進口加工中心每臺價格提高了1.3萬美元,數控車床提高了0.9萬美元。這也反映了市場需求結構的變化,市場結構變化必將拉動產品結構發生變化,而且變化將會特別大、特別突出。
4萬億投資拉動預期
眼下,從政策層面分析,國務院已經提出一系列政策和積極的應對措施,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拉動內需的4萬億投資以及馬上要啟動一些項目。面對這一政策,行業企業應該有一個積極、同時也要冷靜的態度。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可能會協助商務部進行點、面的深入調研,然后根據調研結果,進行投資決策。
那么,4萬億投資政策的落實會給行業帶來哪些機遇呢?
最近發改委正在審查落實一批國債投資,大約有160個項目、投資規模達到540億元人民幣,包括交通運輸、工程機械、重礦機械、化工機械、港務機械等行業,其中機床工具行業有17個項目,投資規模大約115億元人民幣左右。
這些項目的啟動應該是很快的。因為4萬億元投資首先是計劃要投給基礎設施建設,但中央很快發現,在搞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必須馬上同時啟動一些工業項目。舉個例子,比如10月份全國用電量比去年下降了 40%,而基礎設施建設中就包括修建很多電站,所以只搞基礎設施建設是不行的,同時啟動工業項目才能把這些基礎設施得以充分利用。另外經濟學家指出,工業投資對國民經濟GDP的拉動比率是1 .5:1。
從實踐到理論都說明,拉動內需、搞基礎設施、搞三農建設的同時,要重視工業的發展,很多工業項目都會快速上馬,但落實到機床工具行業會有一段時間的滯后,企業要有能力度過這段危機。而從最近審過的項目看,政策投資對機床工具行業的發展還是很有利的。
還有一個重要內容就是16個重大專項也正在抓緊啟動(除了數控機床,其余15個重大專項都已啟動)。16個重大專項主要目的就是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每個專項都有幾百億元人民幣的投入,而且這些錢早就納入到財政部的預算中,資金落實會很快。
所有這些都將為機床工具行業維持較好的發展帶來機遇。對國內企業而言,必須要加快發展的腳步,因為投資是不等人的,如果企業沒有足夠的能力,就抓不住機遇。
從容面對危機
如何過冬?應該是企業最關心的問題,以下是我的幾個觀點。
第一,要把當前的危機變成提高、加速企業技術創新、加快產品升級的動力,把壞事變好事。比如從技術的發展趨勢而言,有兩個顯著特點。一個就是直線電機、力矩電機正在成為發展趨勢,應用將會越來越廣泛。THK的直線電機在3000N負荷下,已經能達到720m/min的速度,這是一個突破;馬扎克、森精機從現在開始,大部分規格的龍門式導軌已經不用滾動導軌了,而用直線電機。力矩電機以前只能用在小規格機床上,現在已經可以用在越來越大規格的機床上了,比如用在1.6m、2m工作臺立車上,輸出扭矩非常大,未來機床可能就是電機的世界,現在已經出現這種苗頭。另一個特點就是機器人應用越來越廣泛,機器人產品本身有了很大提高,發那科第三代機器人廣泛應用在牧野、森精機等生產線。
這些技術意味著機床工具行業在未來將面臨徹底的革命,所以金融風暴后,整個行業可能會出現一個嶄新的局面,企業絕不能以等待的姿態去迎接這個冬天,要積極主動的應對。
第二,在提升技術的同時,要創新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第三,投資要科學、要慎重。前幾年機床工具行業投資規模很大,一直到現在都方興未艾。統計顯示,今年1-9月中國機床工具行業投資已經達到530億元,完成投資180億元。行業的投資大致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擴大規模,第二個階段是擴大規格。這兩種擴大都有一定的盲目性,沒把提高技術水平放到第一位。
另外,在市場回落的趨勢下,企業不可避免地要進行一些重組,有些企業可能會被淘汰、有些企業可能會迅速提升,這個過程中,企業要進行科學合理的重組,包括人才的重組。